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提到彩燈,很多人都會想到四川自貢。憑借富有個性的文化品味和藝術魅力,自貢彩燈已經成為全球各地燈會的主角。如今,自貢彩燈已經占據彩燈國內市場85%和國際市場92%的份額,行業年產值超過60億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自貢出發,打開提燈出海的中國故事。
這里是位于四川自貢市的中華彩燈大世界。作為久負盛名的“彩燈之鄉”,一直都有“自貢歸來不看燈”的說法。在我雙手邊的這兩個彩燈高達18米,它們是以《白蛇傳》為創作靈感,采用自貢傳統絲架立體造型工藝,制作出白娘子與小青的巨幅頭像,夜幕之下燈光亮起,展現出獨特神韻。在整個燈會上,一共匯聚了200多組形象各異的燈組。這些龐然大物背后要經過怎樣的制作過程呢?讓我們一起先去工廠看一看。
在當地的一家彩燈企業的生產車間內,焊花飛濺,一只“大螃蟹”正在成型;另一邊,美工正噴顏料上色,鴛鴦彩燈漸顯神韻。從設計形象到做造型,再到完成裱糊、彩繪……一個復雜的彩燈制作周期往往會達到三個月。
藥瓶、瓷杯、蠶繭,甚至是光盤,這些材料也被應用到了彩燈的制作當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原材料的成本在整個彩燈制作當中占比大約兩到三成。此外,企業更多將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融入到彩燈制作之中。
一盞燈,點亮的不只是一座城。
30多年來,自貢彩燈點亮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觀燈游客累計超過4億人次。如今的自貢彩燈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名片”之一。
提燈走天下 自貢彩燈中國式“東方美學”驚艷世界
從四川自貢到全球舞臺,中國式東方美學點亮了越來越多的城市,自貢彩燈也成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一面窗口。接下來,我們到荷蘭的一座動物園,去看一看它們與自貢彩燈的不解之緣。
荷蘭歐維漢茲動物園與中國自貢彩燈的首次牽手,源于2017年園內迎來了兩位“國寶級”的明星——來自中國的熊貓“武雯”和“星雅”。為了與這兩只中國大熊貓相匹配,動物園決定舉辦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活動,并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足跡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自貢彩燈上。
自2018年與自貢彩燈行業合作以來,荷蘭歐維漢茲動物園已舉辦了六屆“中國彩燈節”。“中國彩燈節”不僅讓荷蘭民眾近距離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也給中荷經貿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在荷蘭之外,中國彩燈獨特的“東方美學”也在更多的國家留下了印記。2025年初,在愛爾蘭都柏林動物園,如約而至的自貢彩燈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在新加坡,最熱鬧的唐人街“牛車水”,數千盞自貢彩燈將節慶的氛圍推到了高潮。
各式各樣的彩燈不僅展示了高超的制作工藝,更融入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閃耀在全球各地的自貢彩燈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重要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