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濟南老年人大學首次開設AI課程,引領老年人開啟AI科技探索之旅。380余名學員中,平均年齡60歲,最大者76歲。通過AI相關課程的教授,跨越數字鴻溝,滿足老年人終身學習的需求,增強其社會參與感,用新科技豐富銀發生活。
一個多月前,山東省濟南市57歲退休職工陳紅“闖”入了AI世界。從此,她的生活也跟著“AI起來”。
此前,她從自己家到父母家要花兩個小時,倒3次公交車,這條路線走了幾十年。最近,她學會使用“豆包”查詢公交線路,僅需換乘一次,一個小時就能到達。為籌備西安之行,陳紅借助AI輕松獲得一份詳盡的旅游攻略,這讓她對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充滿期待。
“感覺AI無所不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陳紅的語氣滿是驚喜。在她的周圍,有一群和她一樣對AI充滿好奇與探索欲的老年人。
一位老師在講臺上講授AI課程,老人們坐在教室里聽課,用手機同步操作。AI人機協同生成
AI課程招生系統開啟10秒就被一搶而空
這個春天,引領陳紅開啟AI科技探索之旅的,是濟南老年人大學今年首次開設的AI課程。這股AI熱潮,不僅讓老年學員獲得新奇的學習體驗,努力跟上智能時代的步伐,也對老年人大學的智能課程教學改革起到推動作用,逐漸改變外界對老年人大學的刻板印象。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AI語音助手、智能駕駛、智能手環、智能家居等應用加速普及,也潤物無聲地進入老年人的生活。不少老年人對這些新技術充滿好奇,卻因缺乏學習渠道,感到自己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
2022年年底ChatGPT發布之初,濟南老年人大學負責人敏銳地察覺到老年群體對AI培訓的需求,并對此提前布局。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的橫空出世,進一步堅定了學校開設AI課程的信心。
濟南老年人大學副校長樊祥欽介紹,學校是山東省首家將AI課程納入老年教育體系的辦學機構,新推出的“AI智能應用”課程,旨在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與樂趣。學校著力打造“傳播現代生活方式”等四大教育主陣地,將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推動健康養老作為重要內容。
“我們希望通過AI相關課程,滿足老年人終身學習的需求,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感,用科技豐富銀發生活。”樊祥欽說。
誰來教?教什么?2024年下半年,濟南老年人大學在籌備AI課程設計時,面臨很多現實難題。
為打造高質量課程,濟南老年人大學主動與高校及科技企業開展合作,邀請山東師范大學人工智能系主任魯燃教授等高校專家,并整合山東未來集團、浪潮集團等本土信息化領軍企業技術骨干,組建專業師資隊伍。“高校專家+企業骨干”的師資配置,既保證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又讓教學內容緊密貼合實際,具備很強的實用性和靈活性。
3月6日,AI課程在濟南老年人大學一經推出就異常火爆。“起初,我們計劃開設兩個班,招收60名學員,結果招生系統開啟僅10秒鐘,課程名額就被一搶而空。不少人打電話反饋沒報上名。這些老年人對AI課程的熱情遠超想象。”樊祥欽說。
為滿足學員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校迅速調配資源,臨時增派老師,增設課程。目前AI課程已開設13個班,招收389名學員。學員平均年齡60歲,最大者76歲。5位授課教師中,3位來自高校和國企。課程內容聚焦基礎應用,涵蓋人工智能簡介、文生圖工具入門、數字相冊制作、AI健康管理、AI繪畫、智能家居控制、AI回憶錄編寫等。
3月28日,濟南老年人大學AI智能應用基礎課堂上,學員們正在學習使用AI工具。王麗歌/攝
第一次上課被學員們的熱情“嚇了一跳”
32歲的鄭文龍是濟南老年人大學AI智能應用課程的老師。第一次上課時,他著實被學員們的熱情“嚇了一跳”——上課時間是下午1點20分到3點,他提前40分鐘到達教室,推門一看,教室里已經座無虛席。首節試聽課吸引了50多位老人,有的學員從別的地方搬來椅子,在教室后排加座聽課。
“剛接到授課任務時,我心里有點打怵,怕講不好、教不會老人們。但當我看到叔叔阿姨們坐在下面,跟小學生一樣,眼神專注,充滿好奇與期待,我真的很感動,瞬間有了底氣。”鄭文龍說。
課堂上,老年學員們個個精神飽滿,老師們講課充滿激情。學得認真、教得用心的氛圍,讓AI課堂格外生動有趣。
在57歲的學員李榮潔看來,相較于其他課程,AI智能應用課的課堂氛圍更加熱烈、互動性更強。“老師有提問,學員會積極回應,相互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在實操環節,大家有問題和訴求都能當場反饋,老師會及時解答、指導。在一來一回的交流和互動中,我們充分吸收知識,希望盡快運用起來。”
“一上課,大家就把老師團團圍住,大小問題問個不停。下課后,老師都走不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太高漲了。”擔任AI智能三班班長的陳紅笑著說。
作為老年教育領域的全新探索,AI 課程的開設并無現成經驗可供借鑒,濟南老年人大學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
“我們不怕發現問題,把解決問題作為推動課程優化的契機。”樊祥欽說,學校秉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優化課程。
濟南老年人大學采取開放式招生,以年齡和身體健康情況作為入學標準,學員在年齡、記憶力、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較大,部分學員不會拼音,有的智能手機版本老舊或存儲空間不足等,都給課程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以“文生圖”功能教學為例,接受能力強的學員可以跟著老師的講解實時操作,基礎薄弱的學員則需要老師進行投屏演示,手把手地指導,部分學員還出現“課堂學得會,課后全忘光”的情況,但大家都鍥而不舍、樂此不疲地投入到AI學習中。
3月28日,濟南老年人大學AI智能應用基礎課堂上,一位老人在手機上使用AI工具。王麗歌/攝
從“PS小白”到“AI達人”
如何巧妙設計AI課程,使其更加適老化,讓老年人更易接受?
針對學員個體差異大,以及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等特點,學校創新性地推出“大班授課+個別輔導”的復合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嚴格遵循“三慢原則”:慢講解、多重復、勤練習。每節課配備圖文手冊,會用大號字體特別標注關鍵步驟,并引入線上復習平臺與智能教具,幫助學員課后復習鞏固。
鄭文龍介紹,教學團隊最初編寫的教案理論性偏強,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老年學員更需要實操指導。于是,教學團隊及時調整課程設計,大幅刪減理論內容,加大實操環節的比重。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更符合老年學員的學習需求。學校隨堂統計顯示,該課程的學員滿意度高達89%。
認真地上了3節課后,李榮潔感覺自己實現了從“PS小白”到“AI達人”的提升。
李榮潔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以前在景區拍照后,想去掉照片背景里的其他景物很麻煩,需要用PS軟件一個個處理。如今,她只需要給“豆包”一個指令,比如“保留背白色背包的女士”,短短幾秒鐘,就能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
“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我對AI技術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還能將各種AI應用串聯起來,真正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李榮潔如此形容自己與AI親密接觸的感受。
最近,李榮潔把AI課程推薦給身邊的老同學和朋友。她深有感觸地說:“智慧養老是大趨勢,我們現在接觸這些智能技術,隨著年齡的增長,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科技生活,面對新技術、新知識不至于束手無策,也不必過度依賴子女或者護理人員。還能以此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有效鍛煉大腦,讓思維保持活躍。”
如今,濟南老年人大學全面推動老年教育“智能化”建設,人工智能技術覆蓋教學的各個環節。除了今年新開設AI智能應用課程,學校逐步推進AI技術與傳統課程的深度融合:在美術教學中引入“文生圖”技術,拓展創作維度;在文學課程中融入AI輔助寫作與資料檢索功能,實現“AI賦能,專業為本”的教學創新。
教學管理方面,學校建立了三大智能化系統:智能排課系統實現教學資源優化配置,教學評估系統進行多維度、全過程質量監控,學員數據分析系統支持個性化精準教學。
此外,濟南老年人大學正在與山東財經大學合作開發“無感評價系統”,通過AI技術實時分析學員課堂參與度和專注度等指標,替代傳統的考勤制度,為教學評估提供科學依據,預計半年后可投入使用。以全方位的變革,實現“科技賦能銀發,智慧點亮晚年”的美好愿景。
陳紅深感自己和身邊的老年學員們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她發現,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AI技能,有時連24歲的兒子都不知曉,這讓她能“小小地驕傲一把”。
“真心希望AI課程班能夠長久辦下去,越辦越好,讓更多老年朋友敢于嘗試新事物,讓我們的銀發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陳紅如此表達老年學員們的心聲。
來源:中青報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