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曾在永定河畔筑巢的崖沙燕飛了回來。去年夏天,河道治理工程經過科學論斷,將它們筑巢棲息育雛的土崖予以保留。“得益于去年多方協作和后續的保護機制,它們重返家園。”大興區園林綠化局執法科科長趙躍說。
永定河流域是崖沙燕在京重要繁殖地
永定河大興段河道內,一段約20米高的土崖上,密布著近180個碗口大小的洞穴,這里是崖沙燕的家,全市最集中的崖沙燕育雛地。
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介紹,崖沙燕又稱灰沙燕,是北京地區的夏候鳥。“雖然在歐亞大陸分布廣泛,但它們在北京地區卻比較少見。每年4月中下旬,崖沙燕從東南亞飛回北京,5-7月繁殖,永定河流域是其一處重要的繁殖地。”
“2022年,我們首次發現這些圓頭圓腦、嘴巴小巧的‘小可愛’在這里筑巢繁育,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了。”上周末,趙躍發現,崖沙燕飛回了永定河畔的這處土崖上,這幾天數量已經達到300多只。
部分崖沙燕在巢穴外飛舞。趙躍供圖
她說,崖沙燕喜歡垂直的崖壁,它們將崖壁上的沙子一點點銜出去筑巢。目前土崖上的巢穴有往年它們留下、今年重復利用的,隨著種群擴大,它們也會營建新的巢穴。崖沙燕營巢時會先往上挖,再稍微回落,以防雨水入巢穴受潮。
“崖沙燕在洞穴中繁殖,喜歡在沙質崖壁上挖洞營巢。巢洞水平,內有淺盆狀巢室,每窩產4-6枚卵,孵化期12-13天,育雛期約20天。”孫全輝說。
多方協作,崖沙燕“家園”得以保留
為何這片土崖會備受崖沙燕青睞?趙躍說,它們需要沙質的崖壁,對水質要求高,永定河區域上方有大面積造林,為崖沙燕提供了蟲子大餐,這些條件都滿足后,崖沙燕才會選擇在這里筑巢,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帶來的環境改善。
去年夏天,永定河治理工程實施,崖沙燕筑巢區域恰好在工程范圍內。工程原方案是將土崖坡推緩,抵御洪水。為了保護崖沙燕育雛,市區園林綠化、水務部門經過科學論證后,決定工程暫停。“目前,這部分土崖基本上不動了,永久保留。崖沙燕今年返回,說明它們認為這里比較安全。”趙躍說,經過最近兩年的觀測,它們將在5月初逐漸產卵孵化,6月下旬往南遷飛。
孫全輝說,崖沙燕喜歡在開闊地帶覓食,常常邊飛邊叫,捕食空中的飛蟲。它們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有助于控制蚊、蠅、蚜蟲、螞蟻等昆蟲的數量,對于保護農作物、森林以及其他植被功不可沒。“崖沙燕必須在松軟的土質或沙質崖壁上才能挖掘洞穴,因此對于這些地點的保護直接關系到它們的繁衍和生存。”
棲息地周邊設圍欄,將加強巡護
這些小家伙膽子不大。這幾天,趙躍聯系了幾個部門去現場勘查,隨著“小部隊”越發靠近,天空中飛舞的數百只崖沙燕紛紛回巢,消失不見。“我們保持不動,小聲交談,過了一會兒,它們才試探性地從巢中探出頭,慢慢飛了出來。”
她介紹,崖沙燕已經成為大興的代表性物種,執法隊將對它們進行密切觀測,掌握它們來往的規律、數量和繁殖情況,為后續保護提供數據支撐。園林部門將與河道管理部門加強巡查管控,“后期我們也會聯系公安部門,加大對棲息地的巡查,避免不文明拍鳥、非法捕獵和干擾破壞棲息地行為,保護崖沙燕的安全。”目前,崖沙燕棲息地周邊已設置警示圍欄,每天觀鳥拍鳥的愛好者不是很多,由于附近有水深區域,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未來是否會有設立監測設備的計劃?她說,土崖位置比較特殊,崖壁下幾米處便是深潭,由于地質不是很牢固,目前沒有設立設備的條件。“我們去年和水務部門商討過,看是否可以借鑒外省的成功案例進行堆土,通過人工造出崖壁為崖沙燕提供棲息地,但是土崖處于河道的主流域區,所以最終需要水務部門具體論證之后再作決定,目前,我們主要是進行初步建議。”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