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4月22日,巴西選手雨果·卡爾德拉諾、瑞典新星莫雷加德、法國勒布倫兄弟等來自五大洲的頂尖球員,就聯合宣布成立了國際乒乓球運動員聯合會。
并且還宣稱要“重塑職業乒乓球的公平與透明”,甚至還直接對標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的現有賽事體系,這也就以為,歐美乒乓球名將聯合起來,要反抗國際乒聯了。
當這一消息曝光后,外界就紛紛認為這是運動員長期對WTT積怨的爆發,畢竟自從2020年WTT成立以來,就因商業化運營模式飽受爭議。
例如密集賽程、強制參賽罰款、獎金分配不均、財務不透明等問題持續發酵,尤其是在2025年WTT重慶冠軍賽獎金下調后,中游選手收入銳減,而單站大滿貫賽事門票收入卻高達6000萬元人民幣,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就連瑞典選手莫雷加德,也曾公開批評:“參賽成本高昂,若成績不佳,可能賠本參賽”,而這主要就是他們將運動員綁定于高強度賽程中,并通過積分與獎金機制形成“強制循環”。
根據2025年WTT手冊,世界排名前20的選手若退賽需繳納5000美元罰款,且參賽積分與排名直接掛鉤,退賽可能導致積分“賦零”,而這也進一步影響了奧運資格。
在巴黎奧運會期間,男單冠軍樊振東和女單冠軍陳夢因身體無法負荷,于2025年初宣布退出世界排名,可是在賽后,他們卻直言“罰款規則難以承受”。
哪怕WTT在2025年2月推出改革措施,包括取消大滿貫強制參賽、增加獎金、為奧運冠軍頒發外卡等,但這些調整被質疑為“治標不治本”。
例如,奧運冠軍雖獲四年直通資格,但普通選手仍面臨賽程壓力,而且追加的100萬美元獎金中,50%流向雙打項目,但單打選手收入仍遠低于網球等職業化項目(王楚欽2024年獎金僅26萬美元,而網球大滿貫冠軍獎金超300萬美元)。
不過在UTTP的成立名單中,并沒有見到中國選手的身影,這也因此引發網友熱議,不過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同時擔任WTT董事會主席,這種雙重身份使國乒難以公開“站隊”。
而且中國選手因國內賽事密集、差旅成本低,受WTT規則沖擊較小,例如,2024年WTT中國大滿貫賽在北京舉辦,國乒隊員無需承擔長途飛行與高昂住宿費用。
再加上國乒主力選手的收入不僅依賴賽事獎金,更有政府津貼、商業代言等多元渠道,對WTT的依賴度較低,而歐美選手則更多依靠職業賽事謀生,經濟壓力更大。
這種差異導致雙方對UTTP的態度截然不同,例如歐洲選手視其為爭取權益的“武器”,而中國選手更傾向于通過內部協商解決問題。
甚至根據網上的報道來看,UTTP的訴求直指WTT三大痛點,那就是財務透明化、賽事自主權、收益合理分配。
該組織計劃建立獨立的獎金分配機制,公開賽事收支明細,并推動賽程精簡,如果UTTP能吸引更多頂級賽事IP,或將動搖WTT的壟斷地位,畢竟巴西選手雨果在2025年世界杯奪冠后加入UTTP,被視為該組織擴大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這時候網友也紛紛認為,如果能夠取消WTT賽的話,對于運動員們來說也是一種好事情,這樣他們就能專心參加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三大賽事,不僅可以為觀眾帶來激烈的比賽,更是可以避免為少數人“賣命”。
更是有網友認為,難怪WTT賽事會這么多,原來都是為了掙錢,可在掙錢的前提下,應該考慮好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啊,畢竟一旦國球被利益左右的話,那離衰敗也就不遠了,所以我們應該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當然對于UTTP的出現,能否真正的撼動WTT現有的局面,以及他們是否真正能夠幫助運動員爭取到更多利益,這仍需要有待觀察。
而國乒能否擺脫目前的困境,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也是一個未知數,這些都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相信在不久后,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會在未來的日子里逐漸浮出水面。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界面新聞2025年04月23日關于乒乓球商業化再下一城:頂尖選手成立聯合會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魯中晨報2025年01月02日關于新華社三問!WTT,好大的“官威”?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紅星新聞2024年12月29日關于樊振東回應WTT聲明:此前從未被官方告知退賽要罰款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咪咕體育2025年04月23日關于國際乒乓球運動員聯合會正式成立 五大洲26位頂尖選手自建組織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