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農村留守婦女困難群體精準關愛幫扶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強對農村留守婦女困難群體的就業創業扶持。在肇慶,近年來,相關部門也持續加大力度,助力農村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
鼎湖鳳凰鎮上水田村村民在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基地勞作。記者 戴福鈿 攝
4月18日,記者驅車駛進鼎湖區鳳凰鎮,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到達山清水秀的上水田村佛坳村。在村里的婦女留守創業基地,桑果、特色菌類迎來豐收,藿香、花生、玉米等作物盎然生長,十余名婦女正在各種植區忙碌著。
錢小芳是該基地工作人員,也是佛坳村農村留守婦女之一。此前,因家人常年在外務工,她獨自在家照顧孩子,并操持農活,家庭負擔沉重。“農閑時,我也曾想過找份工作補貼家用,苦于沒技術、沒門路,一直未能如愿。”
“在佛坳村,類似錢小芳這樣的農村留守婦女還有不少,她們的家庭經濟普遍不寬裕!”鳳凰鎮掛職黨委副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練毅告訴記者,為幫助這些留守婦女創業就業,2023年,在市民政局、鼎湖區殘聯等幫扶單位的指導下,上水田村“兩委”干部積極盤活了超50畝山地、林地,在佛坳村籌建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基地,探索種植水果玉米、特色菌類等農產品,并打造了桑果、百香果等多個采摘園。同時,建起圍爐煮茶營地,以推進農旅融合,增加就業崗位。
得益于上述舉措,錢小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以前只能守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現在既能在家門口掙錢,還不耽誤照顧家庭,真的很好。”談及該就業機會,幸福感洋溢在錢小芳笑容滿面的臉上。
上水田村思源酒廠負責人蔡燕平同樣是在當地幫扶下,成功創業的農村留守婦女之一。小時候,蔡燕平因小兒麻痹癥,造成下肢殘疾,自2009年大學畢業后,一直難以就業,不得不與有釀酒手藝的奶奶和母親留守村中。
了解到蔡燕平的困境后,鼎湖區殘聯和鳳凰鎮政府結合當地家庭釀酒作坊多的實際,以及她欲盤活村里酒業的意愿,大力為她提供資金、銷路等支持,幫她建立了思源酒廠以及銷售門店。如今,思源酒廠年銷售額已超60萬元,蔡燕平一家有了穩定經濟來源。
除了上述案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積極幫扶農村留守婦女就業創業。廣寧縣木格鎮竹廠村的周少梅便是其幫扶對象之一。據悉,為了照顧家人,2007年,在外發展的她返回家鄉,成了農村留守婦女。2023年,看中百香果種植機遇,她萌生了發展種植業的想法,但因資金和技術等問題,遲遲未實施行動。
為幫助她順利創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木格鎮政府積極為她鏈接資源,提供資金、技術和銷路等幫助,助她租下近20畝土地進行種植。如今,該基地已實現穩定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曾經受助對象,周少梅還面向周邊農村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和合作種植機會,進一步帶動該群體創業就業。
記者了解到,為精準幫助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近年來,我市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不斷發力。如民政部門大力開展摸底排查,建立了農村留守婦女困難群體信息臺賬;人社部門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提供就業崗位信息,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婦聯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施“巧手媽媽”廣府金繡等項目……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進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越來越多像錢小芳、蔡燕平、周少梅這樣的農村留守婦女,在創業就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為鄉村振興貢獻了自身力量。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戴福鈿 通訊員 羅敬盛 周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