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約2.3年前的三疊紀中晚期,地球經歷了一場持續200萬年左右的超級暴雨事件,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卡尼期洪積事件。這場大雨,不僅把當時的陸地變成沼澤,海洋變成淡水湖,更直接引發了一場生物大洗牌,最終催生了一個全新王朝的崛起——恐龍。
為什么地球會“連續下雨200萬年”?這種天氣是偶發,還是大自然“定時爆發”的脾氣?最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的氣候變化,會不會再度觸發它?
怎么發現“這場下了200萬年的雨”?
卡尼期洪積事件的最初線索,來自阿爾卑斯山南麓、奧地利、印度、英國、中國云南等多地的地質剖面。
在這些距今2.3億年前的巖層中,科學家發現了一些非常特別的信號:
這些沉積物中出現極厚的粘土、泥巖、淡水沉積層;
大量植物孢粉記錄顯示,植物突然爆發式增長又迅速衰退;
與此同時,海洋微體化石(浮游生物)發生突變,咸淡水交錯,生態大亂。
這些不尋常的地質“異常值”,全都集中在卡尼期中段。再加上最新的同位素測年和海洋氧同位素數據交叉驗證,地質學界終于認定:這是地球史上一次連續、劇烈的“降雨型氣候災難”,持續約200萬年,是全球范圍的氣候“暴走”。
為什么下那么久的雨?
造成這場超級暴雨的“幕后黑手”,是地球內部的超級火山系統。
那個年代,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但有一樣東西非常活躍——超級火山。
地質證據顯示,在卡尼期開始前的一個階段,地球經歷了一系列劇烈的地幔噴發。來自地殼深處的巖漿把數以億噸計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送入了高空。
這種噴發不只改變了地貌,更直接點燃了大氣系統。空氣中充滿了高濃度的溫室氣體,地球表面迅速升溫。溫暖的海洋開始加速蒸發,水蒸氣源源不斷涌入天空,而高溫又讓這些水汽很難形成穩定降水。
于是它們在天空中越聚越多,直到某個臨界點到來——整個星球像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水龍頭。雨,從那一刻開始,沒完沒了。
不是連續暴雨的日子難熬,而是整個地球變成了一臺無法暫停的加濕器。
科學家用模型模擬出一張驚人的畫面:整個卡尼期的地球,幾乎70%的大陸處于濕熱+強降水帶覆蓋區,雨水沖刷陸地、形成泛濫湖泊與巨型泥流。
這是一場不靠臺風、不靠云團的“地球級浸泡式災難”。
恐龍的王朝,正是在這場超級大雨后崛起的
你以為這只是天氣災難?不,它直接改寫了生物史。
卡尼期洪積事件前,地球生態主導是“三疊紀爬行動物群+原始植被群”,生態鏈較為單調,氣候干燥,當時的恐龍們還只是小角色。
但超級降雨打破了這一切,濕熱環境導致植物瘋長,草本快速演化。原本占據統治地位的海生爬行動物和兩棲類群大批滅絕。
這個生態空窗期,讓恐龍和哺乳類祖先得以爆發式擴張。
雨過天晴之后,生態版圖已經徹底重繪??铸堈旧衔枧_中央,開始了它們漫長而輝煌的統治期。
可以說,恐龍不是偶然的勝利者,它們是被這場超級大雨篩選出來的。
今天的地球,會不會再重演一場“卡尼期”?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被科學家嚴肅研究的課題。
因為卡尼期暴雨的核心觸發因素,是溫室氣體暴增→大氣濕度失控→降雨系統長周期失穩。
而我們今天的狀況是?
全球CO?濃度突破420 ppm,創下300萬年以來最高值;
全球年均暴雨極端事件增長超過30%(1950年以來);
東南亞、印度、亞馬遜等地出現“季風重組”現象,正向卡尼期類似的“持續性強降雨系統”演化。
2022年,《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曾警告:“如果全球變暖超過2.5℃,部分地區或將進入中期滯雨期,具備與卡尼期類似的降水動力學條件?!?/p>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火山引爆,但靠人類自己排放溫室氣體,可能在復制一個“人造卡尼期”。
總結
這場“下了200萬年的雨”,讓我們看到——地球的穩定,并非理所當然。氣候系統,一旦被擾動超過某個閾值,真的會“發瘋”。
但如果我們今天仍舊無視那些隱約重復的氣候信號,那么下一次“超級雨季”來臨時,誰還能成為這場大洗牌中的“幸存版本”?
別忘了,這顆星球有能力讓一切變得失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