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西方兩大文明的重要代表,中國與意大利的節日體系承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基因。從黃河流域的農耕時序到亞平寧半島的多神信仰至一神教,從儒家倫理到天主教義,節日作為文化記憶的載體,既折射出文明演進路徑的差異,又揭示了人類共同的情感結構。
趙楠。圖:信仰通訊社
本次講座由趙楠主講。她現任梵蒂岡國家通訊社《信仰通訊社》(Agenzia Fides)中文版主編,是梵蒂岡圣彼得廣場教皇公開接見活動的首位中文講經員。在2024年梵蒂岡的“紀念中國教務會議召開一百周年”活動中擔任梵方聯絡協調人。講座通過比較研究的視角,深入剖析中意兩種節日文化系統的內在邏輯與外在表征。
文明基因差異:自然觀與時間哲學的分野
二十四節氣。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中國:以《月令》為代表的農耕文明觀,將二十四節氣嵌入節日系統(如清明、冬至),形成“天人合一”的循環時間觀。這一時間哲學強調順應自然,尊重季節更替中的宇宙秩序。
相較之下,意大利節日體系深受天主教傳統的塑造。歷史上,作為羅馬天主教會的中心,意大利的宗教文化對國家政治、社會結構乃至節日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中世紀時期,教宗不僅是精神領袖,也在現實政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宗教—政治的雙重權威,使得節日具有強烈的神圣性與儀式性。
壁畫《創造亞當》。圖:維基百科
節日表現形式的文化比較
意大利節日多與宗教事件密切相關,特別是天主教歷中的圣誕節與復活節。而中國傳統節日則更多根植于自然節律與農歷周期,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既是家族團聚的契機,也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情感傳承。二者都體現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不同點主要體現在文化背景、主要節日、慶祝方式、美食習俗等。
鴿子形狀的蛋糕。圖:維基百科
以復活節為例,其節慶食品極具象征意義。意大利人常食鴿子形狀的蛋糕(Colomba Pasquale)與羊肉。鴿子象征圣神與和平,源自基督復活所帶來的普世救贖之意;而羊肉則與《出谷紀》中上主拯救以色列子民的祭獻傳統相關,象征“天主的羔羊”。復活節在宗教意義上甚至超越圣誕節,盡管后者在世俗層面上更為隆重。人們仍普遍認為“圣誕節與家人共度,復活節則與朋友歡聚”。
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17世紀天主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出現了關于本土文化適應與宗教教義之間的重大爭議,史稱“禮儀之爭”。該爭議聚焦于祭祖行為是否屬于“偶像崇拜”范疇。耶穌會士利瑪竇在深入了解中國儒家傳統后,認為祭祖是出于孝道而非宗教性崇拜,主張容許中國天主教徒參與傳統禮儀。然而,教廷在1704年、1714年及1742年三度頒布禁令,明確禁止中國信徒參與祭祖儀式,進而引發清朝政府的強烈反彈,致使中國天主教發展一度停滯。
直到1939年,教廷傳信部頒布《中國禮儀敕令》,確認祭祖行為的文化性與非宗教性質,標志著中西宗教文化融合邁出關鍵一步。此后,中國及東亞地區的天主教會普遍恢復了與本土文化的適配性實踐。
利瑪竇與徐光啟。圖:維基百科
節日語境中的文化認同與宗教對話
對于意大利和西方基督信仰文化而言,每年十一月二日的追思已亡瞻禮,就像是中國的清明節,緬懷和紀念先人。通過節日對逝者的追思,展現出跨文化的精神契合點。節日不僅是社會倫理的展演場域,也成為宗教交談的有效平臺。在中國這一多宗教并存的文明體系中,宗教間的和平共處與文化對話從未中斷。中華文明歷來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共識,以包容的心態面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這正是實現文化多樣性與和諧共存的關鍵路徑。
在羅馬舉辦的春節游園會上身著漢服的中意少女。圖:歐洲時報
結語:共性中的差異,差異中的共鳴
盡管中意兩國文化與節日的背景迥異,但皆高度重視家庭紐帶、集體記憶與生命更新的象征意義。文明的獨特性,恰恰體現于人類共性光譜之中,春節的爆竹與威尼斯狂歡節的鼓樂在時空深處回響,節日不只是文化身份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共鳴、記憶的傳承與共同體價值的凝聚。
趙楠為中歐書院贈言
線上講座時間: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首播平臺:
中歐書院平臺:
中歐書院官網:
YouTube:中歐書院
Bilibili:中歐書院
“歐洲時報”平臺:
歐時大參 新浪微博、youtube、Facebook
往期中歐書院回顧:
中歐書院,是聚合中歐漢學、文化領域各專家學者的文化論壇,是中外文兼有,線上線下兼顧的交流平臺。在兼具中國傳統書院學術性、民間性的同時,更致力于多元性和開放性,通過聚焦中歐共同領域,以多語言、多渠道、多形式實現中國與歐洲的文明交流互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