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圓夢晉祠收獲豐
文/段允生
1
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是我游過最多的地方。由于我的家鄉西部和北部與山西省接壤,交通方便,所以我在喜壽之前隨團游了山西省的數十個景區,有幾個景區甚至游了多次,遺憾的是沒有到過山西省會太原市,沒有游過晉祠。
我早就從網上得知:清代劉大鵬在《晉祠志》里說,“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人們都說山西表里山河,唐風晉韻美名揚,其實這“唐之風”與“晉之韻”都是從太原晉祠開啟的。因此,我仰慕晉祠已久,渴望到彼一游,苦于不會自駕,旅行社未開這條線路,我曾多次建議多個旅行社開啟這條線路未果。于是,游覽晉祠成了我的夢想。
2025年春,機會來了。內弟愿意自駕,拉著他夫人、大姐和我,一起前往我們四個人都沒有游覽過的晉祠,皆大歡喜。春分之后,白天時長,我們沒有披星戴月,從容上路5小時,于中午12時許到達位于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的晉祠停車場,品嘗了山西削面后,步入晉祠游覽了兩個多鐘頭。自以為,圓了晉祠夢,就把山西省的知名景區全部游遍了,這是第一個收獲。
2
晉祠停車場上,有一個年輕小伙子騎著戰馬的雕像,底坐上刻著“一代仁君李世民”七個金字,這是為什么?
晉祠的山門之上有一塊牌匾,刻著“晉祠”二字,是李世民的御書。李世民為什么要給晉祠題字?
過山門之后,一個門樓映入眼簾。門樓上的牌匾上刻著“唐園”二字。唐園內有一組青銅塑像,名為“龍興晉陽”。群雕共七人,中間騎馬者為唐太宗李世民。為什么晉祠里有唐園和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的塑像?
好在我們四人花100元錢請的導游,回答了我提出的三個問題。原來,李世民是在太原長大的。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在太原起兵前曾來晉祠,祈求神靈保佑他奪取天下,之后便在晉祠誓師起兵,很快就攻占了長安。第二年的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因為起兵的晉祠古屬唐國,所以就改國號為“唐”。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代皇帝為晉祠題字,后人在晉祠前建設唐園、為李世民塑像,順理成章。導游的介紹還使我第一次知道了唐朝這個名字的來歷,這是第二個收獲。
3
第三個收獲是知道了晉祠、晉國、三晉大地的來歷。
導游介紹說,晉祠就是古代晉國的祠堂,是為祭祀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和他的母親邑姜而建的。如果記不住“唐叔虞”的話,記住“糖醋魚”就行了。唐叔虞,原名姬虞,姬是姓,虞是名,叔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叔虞是西周創始人周武王姬發的第三個兒子,是周成王姬誦的三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姬誦即位時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旦攝政。一天,周成王與姬虞在宮院玩耍時,隨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葉,剪成玉圭形,說:“把這個圭給你,封你為唐國諸侯。”天子無戲言,于是其弟長大后便來到當時的唐國,即現在的山西作了諸侯。這就是《呂氏春秋》和《史記》中都有記載的“桐葉封弟”故事。
唐叔虞結合夏朝舊制與戎狄習俗穩定統治,興修水利,使得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奠定了晉國的基業。后來,他的兒子姬燮遷到晉陽這個地方,因為境內有晉水,便改唐國為晉國。
晉國傳至晉文公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在春秋末期被韓國、趙國、魏國三家瓜分,史稱“三家分晉”。我過去一直把“三晉大地”誤認為是晉中、晉南、晉北,這次聽導游介紹后方知:三晉是韓國、趙國、魏國的合稱,山西省因這三國的地理位置而被稱為“三晉大地”。
4
通過導游的引導、介紹和我的耳聞目睹,我知曉了晉祠有三寶、三絕 、三匾。
晉祠三寶包括圣母殿、魚沼飛梁和獻殿。圣母殿,供奉的是西周時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是我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魚沼飛梁,位于圣母殿前,最早見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現存實物建于北宋。橋面呈十字形,東西平坦,南北下折,視之如鳥之雙翼。“魚沼”為晉水第二泉源,“飛粱”系沼上石橋。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獻殿,建于金代,是我國現存有明確紀年最早的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中國現代建筑學家梁思成贊譽獻殿“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全部所呈現象頗為靈巧豪放”。
晉祠三絕包括周柏、宋代彩塑和難老泉。周柏,位于圣母殿東側,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宋歐陽修有詩贊曰:“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宋代彩塑,是圣母殿內的彩塑作品,泥塑圣母及侍女42尊,形態各異,衣紋流暢,堪稱藝術珍品。
難老泉,位于圣母殿西,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巖層,《山海經》就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的記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為“難老泉”。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贊嘆:“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
晉祠三匾包括難老匾、水鏡臺匾和對越匾,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和文化價值。難老匾,掛在晉陽第一泉亭子頂部。水鏡臺匾,掛在祭祀晉祠諸神的戲臺頂部。對越匾,是對越坊的門額。“對越”二字取自《詩經·周頌》:“秉文之德,對越在天”“對”為報答,“越”為宣揚。“對越”在此意為報答宣揚圣母的功德。相傳,對越坊是明萬歷年間太原縣舉人高應元出資修建。高應元,家住晉祠東鄰,善長書法,是個孝子。有一年,高應元的母親突患頭疼之癥,久治不愈。高應元朝夕不安,一日沐浴更衣,到晉祠為母焚香祈禱,并許愿母體一旦安康,將捐資修祠。半年后母病痊愈,于是高應元捐資白銀三百兩,修建了對越坊,并親筆書寫“對越”匾,宣揚報答圣母邑姜的神靈庇佑之功,同時也暗喻對父母祖先積德行善的頌揚之意。
我問導游:“唐叔虞的紀念物像在哪?”導游說:“唐叔虞像,原本在主殿里供奉。宋太宗趙光義在攻克晉陽城后,為了消除當地人崇拜唐叔虞的影響,曾試圖替換唐叔虞像,但因顧忌民眾反對而未能實現。直到趙光義去世后的第32年,晉祠的唐叔虞祠堂因倒塌而提供了替換的機會,最終將正神換成了唐叔虞的母親邑姜。”
在晉祠里學到這么多知識,第四個收獲不小吧?
5
走出晉祠,時間還早,晉祠西北的天龍山景區和東北的蒙山大佛景區,均因森林防火暫不開放,東南5公里處有一個太原古縣城,我們決定到此一游。從北門進城,坐觀光車向西向南到東門下車,向西步行至十字街中心,再向北走上城墻觀光,將城里的部分歷史建筑遺存和新建美景收入眼底。
在這里的新收獲是,我從一塊版面上獲知了太原地區歷史名稱的演變:在五帝時期,這里的國號為唐。西周初為唐封地,唐叔虞之子姬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三家分晉后,趙國將晉陽(今太原南)作為都城,秦統一六國后,設太原郡,晉陽為郡治所。西漢時期,太原一度成為匈奴南下的戰場。東晉十六國時期,太原先后被前秦、后燕、北魏等政權占據,成為北方戰亂中的焦點。南北朝時期,太原成為北齊的“別都”。隋末,李淵、李世民父子從晉陽起兵,建立唐朝,晉陽被視為“龍興之地”,被定為陪都“北都”。五代十國時期,太原成為后唐、后晉、后漢、北漢等政權的重要發祥地或都城,被譽為“龍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后,因憎恨太原軍民的抵抗,下令火燒晉陽城,并引水夷為廢墟,結束了晉陽1476年的歷史。宋太宗三年后,新的太原城在唐明鎮重建,成為太原府治。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櫚為晉王,擴建太原城,使其成為明代九邊重鎮之首......
6
當夜,我們住在山西體育中心附近。次日晨,我們離別太原市,先后到內弟夫婦沒有到過的平遙古城和王家大院游覽。十年前,我已游過這兩個景區,此次重游的新收獲是知曉了王家大院三個代表人物的善舉。
王實,元皇慶年間從晉陽遷居靈石縣靜升村,為靜升王氏始祖,務農之余以賣豆腐為生。由于他為人實在,做生意童叟無欺,做出的豆腐口感又好,所以深受當地村民的喜愛。有一天,王實在賣豆腐的途中遇到一位病倒在街頭的老人,他二話不說,放下賣豆腐的擔子,就將老人背回家中,喂飯喂水,延醫請藥,像親人一樣侍奉左右。老人病好以后,為了報答王實的救命之恩,原本就是風水先生的他,精心為恩人選好一塊宅基地和一塊墓地,并再三囑咐王實:住宅周邊要栽槐植柳,瑩地里要多栽種松樹柏樹。老人了卻心愿后,揮淚告別,王實籌銀相送,依依不舍。幾年后,善良謙和的王實豆腐生意越來越紅火,便在風水先生選好的宅基地上建起了窯洞,扎起了籬笆,栽種上了樹木。從此王實一家子孫繁衍,越來越興旺,宅基地上的建筑也隨著越來越多,逐步形成了王家最早的一組建筑群。王實死后,后輩遵其遺囑,將其葬于北山鳴鳳塬。自此,王家28世,人丁繁茂,才杰輩出,各有建樹。經過700年的拼搏備斗,為后人、為中華、為世界留下了恢弘的王家大院建筑群。
王謙受、王謙和兄弟二人,靜升王氏第14世祖。自幼好讀書、天賦聰慧,反應機敏,舉止行為儒雅有禮。成人后,步入商界,在省內外廣設店鋪,資產逐漸雄厚,帶領王家由殷實之家發展成為豪商巨貫。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叛亂,他倆抓住時機,日夜兼程將24匹良馬送到平陽府衙,幫助朝廷平叛,從而獲得朝廷的信賴,委以為官軍籌集糧草馬匹等軍需的重任。為了不辜負朝廷的重托,兄弟二人聯合族中父輩及兄弟,分工協作,或塞外選購馬匹,或中原購買轉運糧食,日夜兼程,全力以赴,受到朝廷嘉獎,從此聲震京城。"平三藩"戰事結束后,王謙受又在中俄雅克薩之戰、烏蘭布通之戰等戰事中負責籌集軍需,不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其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年逾古稀的王謙受以京畿富紳的身份參加了圣祖玄燁在乾清宮舉辦的“千叟宴”,捧回御賜龍頭手杖一柄,供奉于王氏宗祠。
這三位王家大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是對“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一經典名言的有力詮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行,我對這一名言有了切身的體會。
作者簡介
段允生,軍隊轉業干部,退休檢察官,河南省濟源市作協會員,市老干部通訊組副組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