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雪域老兵吧”,結識茂戈
李義忠
認識茂戈是在“雪域老兵吧”,他是平臺的負責人。我倆至今還未謀面,不過他已經在我腦海里,像一位久經沙場的雪域軍人形象,就是他幫我完成了我的文學之夢。
——題記
話說4年前的一天,我讀到一篇雪域老兵的文章。是曾經在第41醫院工作過的小戰友佘忠蘭老師的佳作,蘭盼太陽是她的筆名。她已經是“雪域老兵吧”中重量級的文學老師了。
讀”雪域老兵吧”的文章,把我帶回魂牽夢繞,從軍幾十年的第二故鄉——西藏高原。文中那些曾經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人和事,仿佛就在昨天。雖然,自己熱愛文學,但是,畢竟隔行如隔山,醫生能與文學沾邊嗎?
我這個人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記筆記,說得好聽點,就是習慣寫日記,這可能與我的經歷有關吧。好像是有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腦子笨,害怕事情多了,記不住,就喜歡記下來。不管是學醫學知識、政治學習,還是上軍醫學校學習、進修,還是各種考試前的復習,我除了背誦,就是一個字,用筆寫一遍,如果,覺得不保險,那就再寫一、二遍,不是說笨鳥先飛嗎。記得我的父親(祖傳中醫、他曾經上大竹專區衛校和重慶中醫學院學習),在我剛接觸醫學時,就讓我死記硬背,而且還是用毛筆抄寫我學習的中醫學書籍,其中,400味藥性、珍珠囊藥性,簡易藥性,燙頭、脈訣、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等四診八綱,傷寒論、金匱要約、中醫骨傷科等。
其中,有一個理由就是那時候買不到醫學書籍,借來學習了要還的,如果,記不下來,想有一本自己的書隨時可以讀、查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抄下來保存,成為自己的書了,毛筆抄寫的書還能長期保存。哎!學習就是個苦差事。這樣一來就培養了我的學習好習慣(自我感覺)。當然,反復記憶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笨人的笨辦法)在我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助力作用。
愛好文學,是小時候就有的夢想。從蜀到西藏,人生經歷了多少個春秋,一個懵懂少年參軍進入雪域高原,從新兵開始,成長為高級軍醫,軍旅近30年,醫療保健陪同首長視察邊防,下邊防部隊搶救危重傷病員,在醫院處理日常工作、進修學習、走過多少山山水水、經過多少人和事,多年來一直有這個念頭,用筆書寫那些經歷。我假裝斯文舞文弄墨幾年,從記憶中梳理出來,就是一些回憶文章,待字閨中,說白了就是一筆流水賬,沒有多少文學語言,有人說是清水房。打印好寄給原老部隊的筆桿子任干事,請幫我看看,核實修改一下。他回信告訴我,內容太多太長,他視力不太好,大致看了修改了,僅供參考。文章可以分類寫人、事件來敘述,中心意思明確,什么都想寫,是什么都寫不好,不要長篇大論,控制字數才有人閱讀,太長沒有人看。
寫作也是一件辛苦而愉快的事,當然,原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不過我從醫數十年,沒有其他愛好,從來就沒有打麻將的興趣,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書呆子”的綽號就是這樣得來的。
按照他的建議,再修改、補充、修改,不過稿子比較粗糙,心里就想去闖一闖。看了小佘老師的文章后,壯起膽子問她,我有回憶稿子可以往哪兒投?她說給”雪域老兵吧”投,你加茂戈老師的電話,用電話加他微信,就可以發稿子給他。沒有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了茂戈老師微信,還好茂戈認可,加了我微信,2021年9月初,我忐忑不安地把那篇處女作《我心中的第三野戰醫院》發了過去,大約過了幾天,茂戈發給我校閱,告訴我計劃什么時間推出。我曾經抄過稿子,曉得校對也做過,不過那時沒有電腦,只是在稿子上校對。用電腦校對是大姑娘上轎子頭一回,不知道如何描述。我自作主張想到茂戈老師是用電腦編輯嘛。就按我的筆記本電腦上,描述幾行第幾個字。結果,就鬧笑話。茂戈老師回復,電腦、手機編輯文檔(版本)不一樣,你說的是什么?你就直接說是哪一節,需要修改哪兒。反正我也沒有弄懂,后來,他又發給我校閱樣式,我還是一知半解沒弄明白。我校閱提示修改后發給過去,待到推出的文中仍然有錯的地方。請茂戈老師再次修改。他修改后我一讀還有錯呢。心想請茂戈老師再修改。茂戈老師回復說,我們平臺只能修改一次,其他,平臺無法修改,以后校閱時,需要修改的地方一次全部告訴我。笑話一個接一個,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反而弄得茂戈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哎呀!可把茂戈老師折騰得夠嗆。
我不曉得雪域老兵的投稿情況,有什么規矩,心里第一篇這么簡單就能推出,就想多投幾篇稿子吧,發過去文章是否要得,又不好意思打擾茂戈老師。記得去年有一次就給茂戈老師發了幾篇,結果,好久沒有消息。我想可能不會用了,要不就茂戈老師沒有收到稿子,或者太忙沒有時間看;也可能是微信系統自動翻篇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實在忍不住大起膽子問茂戈老師,我連續發的稿子,是不是要不得呢?茂戈老師回復說,是嗎?那你再發一次過來呢。我估計是稿子太多了,的確是沒有收到呢。所以,也就放下速度來偶爾寫點、修改、再修改把可能出錯的修改,等待有機會發過去。有一位文學老師告訴我,平臺是為大家服務,不是為你一個人服務,不能每天都發你的稿子吧。他還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是報刊發表文章,各個出版社每天收到全國各地堆積如山的稿件,出版社根本就沒有時間把所有的稿件,都整理和審閱完,不像現在有電腦編輯和處理,網絡傳輸方便速度快。據說某位編輯,有一天從一大堆文稿中順手抽一篇來看,結果,一篇優秀文章和人才就脫穎而出,后來成為國家優秀作家。他說得對,平臺每天收那么多的稿件,茂哥老師是多么辛苦呢。
今年走近雪域老兵第4個年頭了,記得在茂戈老師的精心編輯下,我2021年寫的《黑鷹——緊急起飛》一文,獲得2022年第三屆“雪域老兵文學獎”優秀獎。是雪域老兵和茂戈老師對我的鼓勵,也讓我這個文學新兵受寵若驚。近兩年除了寫軍旅外,也嘗試寫點其他文章、征文,有的也在其他地方報刊、平臺發表也有獲獎。這些都得益于雪域老兵、茂戈老師的鼓勵和鞭策。
有人告訴我,豐富的軍旅生涯就是一本沒有打開的書,是一筆沒有金錢衡量的財富。那些流逝的歲月,就是一段故事。要把經歷變成故事,就需要用筆記錄下來,展現給讀者和自己。可能與我職業關系,書寫病例、醫學論文一樣。哪些日記、收藏的相關資料,包括家庭、戰友、同學之間的來往信件、照片等。就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它是原始的記錄、回憶整理、采訪戰友、收集資料,完善核實就成為一本書。
與素不相識,從未謀面的茂哥老師網絡相逢,由此結下了一段難忘的軍旅文學情誼。常言道,相逢何必曾相識,軍人的軍旅情是相通的。我能結緣”雪域老兵吧”,認識茂戈老師是幸運的。他就像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一樣,在雪域老兵中運籌帷幄,給熱愛文學的老兵們縱橫馳騁。茂戈原是原西藏軍區政治部文學創作員,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和西南六省(市)作家高級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軍內外發表了數百篇文學和詩歌作品,獲得全國全軍30多項獎,發表有長篇、中篇、短篇、詩歌集等很多作品,現主辦“雪域老兵吧”。
讀雪域老兵的文章,已經成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軍旅文章,讓我又回到了軍營,讀著讀著猶如身臨其境。
前幾天茂戈發群里,“雪域老兵吧”在前段時間在西藏公眾號平臺位居首位,不能不說茂哥老師無處不在為平臺操勞,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
雪域老兵吧,雪域軍人的家。結緣雪域老兵,茂戈老師圓了我的文學夢。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李義忠:1972年12月入伍,先后在西藏軍區56190部隊和第三野戰醫院,解放軍第41醫院工作。多次參加軍區醫療保健任務,到各軍分區,各邊防部隊及邊防哨所。常參加各邊防部隊進行搶救治療工作。
作者:李義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