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旗新材(001212.SZ)股價最高攀升至每股60元,創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就在同一天,公司還披露了其2024年的財報,形成極大反差的是公司2024年凈利潤加速下滑,毛利率再創新低,交出上市以來最差的成績單。
回顧中旗新材上市以來的發展歷程,公司在上市前3年通過IPO募資及一次可轉債募資,共累計從市場募資超過12億元,而截至2024年末,由于市場變化,建設場地等多個問題,多個募投項目發生變化,完成的項目也遠未達到預期。由此帶來的是,還有約6.27億的募集資金尚未使用,只能躺在銀行賬戶上吃利息。
但是在公司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下,對于公司實控人周軍來說,似乎公司后續業績能否扭轉、募投項目怎樣加快推進,都不再是重點關注的問題。
當和半導體行業大佬賀榮明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那一刻起,種種跡象表明,中旗新材或許已在為改變主業做準備。從公司股價不斷走高的趨勢中,也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市場對這一潛在變化的預期。
但此次交易尚未通過深交所的批復,所以尚有不確定性。
扶不起的業績
根據中旗新材往年的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是公司上市后最高光的時刻,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凈利潤達1.41億元。
自2022年起,公司經營業績就進入了下降通道。2022年與2023年,雖然中旗新材營業收入分別錄得6.565億元、6.902億元;但其凈利潤則分別為8611萬元、7944萬元,較上一年度分別同比下降39.02%、7.74% ,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進入2024年,公司未能止住業績下滑的趨勢。
據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業總收入為5.32億元,同比下降22.88%;歸母凈利潤為3051.15萬元,同比下降61.59%;扣非凈利潤為2581.64萬元,同比下降66.14%。
圖源:Choice
對于利潤大幅下滑,公司方面指出,是由于“市場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公司銷售訂單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同時,家裝建材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白熱化,導致產品毛利率承壓。”,并且海外部分市場的銷售額出現下滑。
有意思的是,2024年5月,東北證券還蹭發布一份標題為“硅微粉+高純石英,硅晶新材料第二曲線可期”深度研報,或許是基于中旗新材對于IPO和可轉債募投項目的盲目信心,分析師對于公司的募投項目給與了較高的預期,并維持了“增持”的評級。同時,預計中旗新材2024年~2026年營收為11/16/20億元,同比增長64%/45%/20%,歸母凈利潤為1.6/2.713.6億元,這還是下調了的盈利預期。
現在來看,2024年的業績和當時券商給出的研報預測可謂是“天上地下”,而讓券商信心滿滿寫下“增持”研報的幾個募投項目,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撐起公司的業績。
多變的募投項目
時間回到2021年,當年8月上市的中旗新材,IPO一共募資7.1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募資凈額為6.29億元。
除補流之外,募投資金主要用于“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設項目”“高明二廠二期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和“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設項目”4個項目。
從中旗新材2024年報中也不難發現,公司在IPO時募投的幾個項目基本都發生了變化。
其中“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在2024年7月變更成了“高純石英砂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設項目” 和 “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設項目”中的剩余募集資金投入“年產1萬噸半導體級、光伏坩用高純砂項目”。變更后的兩個項目預計可使用時間分別為2026年6月23日和2026年2月12日。
截至2024年末,上述兩個項目的進度皆為0%。
而順利投產的“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設項目”“高明二廠二期擴建項目 ”,在2024 年度實現凈利潤分別為 502.32 萬元、277.13 萬元。而與此前公司承諾收益項目達產后年平均凈利潤分別7994.04 萬元、2374.50萬元相比相差甚遠。
伴隨募投項目變更延期的還有公司不斷下滑的業績,似乎是預見公司未來的下滑趨勢,中旗新材在IPO募資還剩4.53億元的情況下,又緊急拋出了一個5.4億元的可轉債方案。
要知道2022年7月公司披露可轉債發行預案,距離上市只有1年不到的時間。彼時發債,公司方面強調就是為了建設“羅城硅晶新材料研發開發制造一體化項目(一期)”,并且將此項目大吹特吹。
但截至2024年底,公司可轉債募集資金擬投項目,投入進度只有41.29%,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2024年9月30日延長至2025年9月30日。對此公司方面給出的原因是,“主要原因系受廣西多雨影響,施工以及地質復雜(巖溶地質疊加表層土質松軟)導致地基工程設計施工調整,工期存在延誤”。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IPO時的募資,在扣除手續費后尚有2.96億元未使用;可轉債募集的資金在扣除手續費后,還有3.31億元未使用。也就是說,截至2024年年底,中旗新材兩次的募集資金還有約6.27億元未使用,而這些錢大部分都躺在賬戶上吃利息。
圖源:公告
上市3年時間,業績每況愈下,但中旗新材卻通過IPO+可轉債從市場中“吸血”超12億元,但至今尚有一半未能使用。
轉型半導體在即
其實早在昨日中旗新材年報披露前,業績預告的披露讓投資者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擔憂。
但3月底半導體行業大佬的進入,給深陷業績下滑困境的中旗新材、實控人周軍和散戶投資者帶來了福音。
根據轉讓協議,廣東星空科技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空科技”)通過協議受讓方式,以8.03億元收購中旗新材24.97%股份,其一致行動人陳耀民同步購入5.01%股份,合計持股比例達29.98%。交易完成后,星空科技成為中旗新材控股股東,實控人由周軍變更為半導體行業大佬賀榮明。受此消息提振,中旗新材復牌后即一字漲停,并在隨后的9個交易日收獲7個漲停板,市值由不到40億元,到4月24日已經突破7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星空科技實控人賀榮明是國內半導體行業領頭人物,被市場稱之為國內“光刻機之父”。他曾帶領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SMEE)團隊突破光刻機核心技術,他們不僅研發出國內首臺 100 納米投影光刻機樣機,還推出了一款在國際市場份額占比高達 33% 的封裝光刻機。
2021年,二次創業的賀榮明成立星空科技,并在入主中旗新材前一個月,完成一輪近3億元的融資。而該輪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不僅有國資背景浦東科創集團及旗下市場化基金品牌海望資本領投,跟投企業還包含騰訊投資和三七互娛這樣的頭部互聯網公司。
不過這筆交易目前尚未通過深交所確認,而如果這筆交易最終確認,投資者們最關注的或許是賀榮明什么時候將星空科技注入上市公司。(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曹晟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