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于泊升
近日,在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濟南臘山河西路北延工程涉鐵段樁基正式開鉆,標志著項目全面進入建設階段。目前,市政段建設進展順利,整體施工進度已達總工程量的70%,各項工程節點均按計劃高效推進,預計2027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跨鐵路、越河流
北延之路難點多
臘山河西路北延道路建設工程作為西客站片區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南起德州路,北至濟齊路以北550米,全長1.67公里,按城市主干路標準建設,項目涵蓋道路、橋梁、排水等六大核心工程。
該項目是二環西路至齊魯大道3.4公里范圍內唯一跨越京滬鐵路的南北交通大動脈。項目通車后,從濟南西站到醫學中心、美里湖片區的通行時間縮短為10分鐘。
同時,臘山河西路北延是濟南市“中優”“西興”戰略布局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被列入全市重點工程計劃。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城市路網結構,顯著提升西部城區的交通互聯能力,緩解二環西路與齊魯大道的交通壓力,為濟南西部城區發展提供重要交通支撐。
臘山河西路北延工程現有施工場地北鄰京滬鐵路三、四線,南側緊靠小清河北路、南水北調暗涵及小清河,施工區域近似三角地,地形條件復雜,施工場地和臨時設施布置難度極高。同時需協調交通導改,保障周邊市民出行。
轉體橋跨越既有京滬鐵路三、四線,需在“天窗點”內開展作業。同時,施工期間必須確保鐵路運營安全,技術難度高、協調難度大。
南水北調工程作為國家級戰略工程,其供水安全不容有失。為避免施工對南水北調箱涵造成危害,將采用先進、有效的監測技術,對南水北調箱涵的變形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收集工程動態化設計和信息化施工所需的數據,從而使南水北調箱涵處于穩定狀態,進而保證供水安全。
空中75度“轉身”
萬噸轉體橋創山東之“最”
臘山河西路北延創下了萬噸級轉體橋新紀錄,技術突破領跑全省。
其中,涉鐵段主橋采用單塔中央索面斜拉橋結構,橋長278米,橋塔高78米,橋面寬33.8米,需同時跨越京滬鐵路三、四線,小清河和南水北調工程,施工環境復雜,安全風險極高。
施工中,項目人員創新采用預制墩底轉體施工工藝,實現75度大角度轉體。轉體跨度達136米+136米,轉體重量約5萬噸,創下山東省在建轉體橋跨度最大、重量最重的雙項紀錄,展現國內領先的橋梁施工技術水平。
面對京滬鐵路繁忙運營和小清河生態保護的雙重挑戰,項目團隊嚴格把控施工安全,采用自動化監測系統實時控制轉體精度,減少對鐵路線路干擾時間;采用橋梁預制施工工藝,實現施工期間對小清河周邊“零污染、零破壞”,體現了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
橋梁設計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同時,也融入現代美學理念,橋塔線條簡潔有力,橋面兼顧通行效率與城市景觀需求。
濟南市交通運輸局成立專項工作組,與鐵路部門、屬地政府、南水北調、小清河等相關單位緊密協作,高效推進前期手續辦理、施工方案審批和鐵路設施保護等工作。
同時,創新運用三維建模技術通過三維建模,將施工方案以直觀的三維形式呈現,使項目各方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方案內容,避免因二維圖紙的局限性導致的理解偏差,確保施工方案科學可行。
涉鐵、市政分段施工采取“市政段先行、涉鐵涉河段攻堅”的施工策略,穩步推進工程建設,全力保證臘山河西路北延早日通車。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