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史安琪
為深化“泉心為老”志愿服務品牌建設,濟南市民政局通過構建“三大體系”、實施“四大行動”的創新模式,推動為老志愿服務向專業化、社會化、精準化發展。2025年志愿服務月期間,全市開展800余場活動,精準覆蓋15個區縣萬余名老年人,通過“銀發伙伴”“養老大集”等創新舉措實現服務資源高效整合,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濟南市建立“1+15+N”組織架構,由濟南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統籌成立志愿服務總團,下設15個區縣分團及N支特色隊伍。創新推行“1+3+N”工作模式,組建市級精英服務團隊,打造3個示范項目,帶動N個特色活動,形成全域協同的志愿服務網絡。通過整合衛健部門政策資源,聯合企業、社會組織、高校等社會力量,構建起“內聯外合”的資源支撐體系。
在2025年“銀發呵護 產業偕行”系列行動中,聯合10部門推出政策咨詢、適老化改造補貼等十大板塊服務,組織30余名志愿者開展知識普及,發放《服務清單》300余冊。高新區通過“結對幫扶”機制,培訓志愿者為獨居老人提供定期探訪、興趣課程等個性化服務。
在健康守護行動方面,線上依托“泉心慰老”公益講堂,打造6大健康專題課程,邀請三甲專家開展直播答疑;線下組建“銀齡健康管家”團隊深入社區,建立三級宣教體系發放定制手冊1200余份。市中區聯動專科醫院開展疾病早篩,實現健康服務全覆蓋。
在精神滋養行動方面,舉辦主題讀書會、文藝演出等文化活動,設立政策服務專區將《濟南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轉化為場景化說明。天橋區開展女性健康科普,商河縣組建興趣小組搭建交流平臺,切實提升老年群體幸福感。
在生活助老行動方面,南部山區建立“每周一訪”機制,組織志愿者為3000余名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助醫、維修、助餐服務,累計服務超2000人次。歷下區千佛山街道打造“銀發伙伴”互助模式,整合老年志愿者力量為300余名老人提供400余次定制化上門服務。
濟南市民政局建立供需對接機制,通過入戶調研精準匹配需求,萊蕪區開展“紅領巾”牽手“夕陽紅”活動,實現服務精準送達。該局完善激勵保障機制,2024年評選“最美養老人”典型10名、標桿團隊10支,通過全媒體宣傳營造敬老氛圍。此外,該局深化融合發展機制,將志愿服務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推動與養老服務體系有機銜接,促進隊伍專業化建設。
濟南市民政局創新成立“泉心守護 銀齡伙伴”志愿服務隊,通過“低齡助高齡、健康扶孱弱”的立體化互助體系,實現老年群體從服務對象向生力軍轉變。“反詐奶奶團”等特色隊伍探索出“銀齡互助式”服務新模式,形成敬老孝親的“傳幫帶”效應。
下一步,濟南市民政局將繼續以“三驅四維”為主線,通過織密組織網絡、暢通資源輸送渠道、創新激勵保障體系,激活志愿服務內生動力;推動志愿服務與科技、文化融合創新,打造政府主導、社會共治、數字賦能的為老服務新模式擦亮“泉心為老”城市金名片,驅動志愿服務向專業化、社會化縱深發展。
來源:濟南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