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特征描述型問題答題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對象可分為對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對地理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特點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設題型。地形特征描述類題目,雖然難度不大,但考生答題經常出現抓不住重點,失分較多的情況。
【答題建模】
二、氣候特征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氣候特征類題目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種)氣候類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種)氣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響因素;三是比較兩地氣候特征的差異,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一定要注意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角度考慮。
【答題建模】
三、河流水文特征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河流特征類題目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描述某條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條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側重于氣候因素)或水系特征與地形的關系;三是比較兩條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異。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一定要區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針對具體水文(水系)特征進行描述。
【答題建模】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外力作用地貌成因類問題一般有三種:一是判斷影響該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風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該地貌的成因,強調外力是怎樣影響的;三是描述該地貌的形成過程,側重時間先后順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斷地貌類型、描述成因等設問形式呈現。
【答題建模】
五、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應用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該類型問題多以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某要素的變化為切入點,運用整體性原理分析它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其答題思路是先確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該要素對其他要素有什么影響,及什么要素對該要素有什么影響。
【答題建模】
六、人口遷移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1.人口遷移類題目常以各種圖表為載體,結合熱點問題和時事材料,貼近現實,盡管圖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審題障礙不大。只要把握材料和題干中的關鍵字詞,便可準確快速聯系教材知識組織答案。
2.背景材料多變,設問角度不同,但考查的知識一直比較平穩,如對人口遷移狀況及其影響的考查。
【答題建模】
七、城市化問題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城市化問題可分為城市化過程及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城市化問題的解決措施,是高考中的高頻考點。城市化問題類題目難度不大,但考生答題常常出現抓不住重點、失分較多的情況。
【答題建模】
八、農業區位條件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在評價農業區位自然條件時,注意日照、光照和熱量的差異,溫度和日溫差的差異,土壤和土地的差異,平坦和開闊的差異,土壤深厚和質地的差異,水源和水分的差異,并防止套話不具體。
【答題建模】
九、工業區位條件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工業區位條件評價類問題,一般有兩類:一是直接評價某地或某工業區、工業城市、工業企業的工業區位因素,或是對比分析兩地工業的區位因素,此類問題一般要從多角度分析,針對其優勢因素展開多方面論證。二是給出限制性條件,比如評價××工業發展的優勢區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別指出從某一方面或幾個因素去分析工業的發展條件。
【答題建模】
十、交通區位條件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交通區位條件類問題有兩種類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種交通線、點的區位因素;二是對某地的交通運輸發展條件進行評價。這些問題考查的核心內容都是交通區位條件(包括自然條件、資源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科學技術條件等方面)
【答題建模】
十一、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答題建模】
十二、區域差異分析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區域差異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異,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異,在進行區域差異分析時,考生經常出現思路不清、住不住重點,失分較多的情況。
【答題建模】
十三、生態環境問題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生態環境問題常見設問詞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議、發展方向)等。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森林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濕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答題建模】
生態環境問題的考查一般有兩種類型,即成因與措施,有時考查其一,有時兩方面綜合考查。
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還是沒有限定,綜合分析。綜合分析某地生態問題成因,一般應按以下思路展開: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狀況、封閉狀況等)、氣候原因(熱量條件、降水條件、風力風向等)、土壤條件(土壤組成、肥力、質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狀況、季節變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蝕強度或沉積強度等)。
(2)人為原因:當地農業結構、居民能源消費結構、生產技術、政策導向等。
(3)分析原因時不要每一方面都展開說明,應有針對性地對某地生態問題的有關方面進行分析。
2.分析“措施”時,則必須有原因來分析,即使題目中沒有對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針對性。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
(1)根據成因確定措施。根據區域生態問題的成因確定該區域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2)根據階段確定措施。根據區域內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點確定某區域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3)根據措施確定措施。根據典型區域的發展措施確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區域的發展措施,借鑒典型區域的經驗。
3.常見的環境問題治理措施。
十四、流域開發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流域綜合治理措施類題目一般有三類:
一是分析某流域綜合開發的條件;
二是直接回答流域綜合整理的措施;
三是比較兩流域開發治理措施的異同。
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解題時都要注意兩點;一是自然條件一般不易改變,主要應從改變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尋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綜合的,一般應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點要盡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針對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題建模】
1.河流開發與治理的答題模板
(1)河流的水能開發條件
(2)河流的航運條件
(3)河流的治理原則與措施
2.水利工程評價類答題模板水利工程的評價主要包括可行性評價和影響評價兩大方面。可行性評價要從水利工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分析。影響評價則需要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方面展開。
(1)可行性評價
①自然條件:自然條件包括資源條件和工程條件。
②社會經濟條件:
a.市場條件: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市場廣闊。
B.工程條件:移民少,淹沒農田,生態破壞小,有利于工程實施。
(2)影響評價水利工程影響評價首先采取一分為二的觀點,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運用綜合的觀點,即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水利工程所產生的影響。
十五、農業可持續發展類題目的答題模板
農業可持續發展著重注意以下方面:
1.調整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根據各地的實際條件合理安排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各業要全面發展;重視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2.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農畜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建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良不利于農業耕種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澇威脅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條件,創造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
4.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依靠科技,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增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5.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鹽堿化以及林木的亂砍濫伐等現象,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優良的生態環境。
十六、資源跨區域調配問題答題模板
水資源調配工程對區域發展影響的答題模板
1.對輸入區的影響
2.對輸出區的不利影響
能源調配工程對區域發展影響的答題模板
1.對調入區的影響
2.對調出區的影響
十七、區域特征描述類題目答題模板
十八、熱點區域分析類題目答題模板
所謂熱點區域通常是指出現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現實重大問題的地區。因此,要重點關注我國和世界“發展”(科學發展、均衡發展、全面發展、和平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多以熱點區域圖為背景,考查世界主要地區、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資源狀況、交通運輸線、人口和城市、工農業發展狀況等知識。
【答題建模】
主要的熱點區域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東南亞(南海問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與我國特殊的位置關系)
(1)要關注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特征、氣候特征、地質特點、農業地域類型、礦產資源、農林資源、旅游資源以及馬六甲海峽位置、石油管道建設問題。
(2)要注意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問題、湄公河水能開發與生態建設問題、泛亞鐵路等。
2.東北亞(朝核問題+中日、中俄的特殊關系)
(1)要關注東亞季風氣候的特點與成因(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南北氣候差異),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的表現。
(2)核能等能源的特點、分布。
(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經濟貿易往來特點。
(4)俄羅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亞(印巴問題、中印關系與合作)
(1)要關注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與農業的關系;季風洋流;地形特征與河流。
(2)黃麻、茶葉、棉花等農作物的分布與區位分析。
(3)印度綜合國力的分析、人口問題;中印邊境問題與中印關系。
4.非洲(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發展問題)重點應關注北非、幾內亞灣沿岸國家,特別是南蘇丹、北蘇丹、利比亞、埃及、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農業、礦產、人地關系等。
5.歐洲與北非應關注溫帶海洋性氣候與地中海氣候的分布、特征與成因,河流特征與冰川地貌、工農業分布及區位特征,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等。
6.中亞(中國能源問題+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應關注東亞地區的地理位置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化景觀及荒漠化問題,河流、湖泊的補給;里海油氣資源的開發與外運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問題。
7.中東(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巴以問題)主要應關注中東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特征和成因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水源問題、波斯灣的石油出口、以色列的節水農業等。
8.中國的沿海地區,尤其是海南省與南海,以及西北、東北、西南邊疆地區(三沙市、釣魚島、香港、邊疆重鎮高峰論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江淮城市群、酒泉和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等)
主要應關注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系列行動、國內外經濟交流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東北的工農業基地發展、西北和西南的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可持續發展、工農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衛星發射基地的條件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