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唐適愿" Type="normal"@@-->
2024年,是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的節目《康熙來了》開播的第20年。
也是停播的第8年。
那一年,眾人都在期待節目回歸、組合合體。
當大眾將目光聚焦在蔡康永身上時,他卻直言:
“不想做,我已經做夠了……太累了?!?br/>
年過六旬,經歷過家族的衰敗、親人朋友的離世,有過光環加身,也遭受過質疑與批評。
看透人生之后,蔡康永在新書里提出了一個觀點:人,要學會懶惰地活著。
人生沒有絕對的標準可劃分
蔡康永曾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如何看待做一些自己喜歡但“沒用”的事。
對此,他首先說的一句話就是:
“人生不要用絕對的標準去劃分?!?br/>
何為有用,何為無用呢?
世俗中所謂的“有用”,更多的還是指你能否賺到錢,能否功成名就、出人頭地。
蔡康永留意到,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學”的書,比如“五步成功法”“十步致富經”。
這些書無一例外都是教人們如何去賺錢,如何去成為大眾眼中的“成功人士”。
卻也因此而掩蓋了內心最本質的需求,忽視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在功利心的驅使下,往往會不斷去追求財富、地位,卻丟失了很多其他的東西。
當初蔡康永主持節目的時候,曾用一句“不會累嗎?”問哭了正值盛年的成龍。
這位動作巨星在鏡頭前失控痛哭了15分鐘。
此后,這個問題又接連問哭多位明星。
也是這時,蔡康永深刻意識到:人們活得太用力了。
在如今的世俗標準的綁架下,人們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即使不是出于自愿,也要不停轉動。
只為做“有用”的事,成為“有用”的人。
蔡康永覺得,或許,我們應該活得不要那么費力。
《莊子》里有一個觀點:
“人生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往往都是無用的?!?br/>
針對這一問題,蔡康永也說:
“人生的重點,更多的應該放在你的感受力上,而非生產力上。”
勤勞不是高貴的,懶惰也不是可恥的。
一如蔡康永所說:
“若只盯著終點,沿途風景將毫無意義?!?br/>
若只一味拼命“勤勞”,也將錯過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東西。
“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成就感,而不是成功上,人生會值得很多。”
有選擇性地“懶惰”,拋開他人的眼光和標準,去探究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我們總在追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卻忘了如何去彌補內心真正的空虛,如何讓靈魂真正舒展。
學會“懶惰”地善待自己。
畢竟,人只活一次,不過短短數十載。
“死亡練習”是讓你明白什么最珍貴
今年二月,蔡康永得知了好友離世的消息。
這不是他第一次送別身邊人。
因為家庭背景的特殊性,蔡康永從小就一直在看著身邊人離開,不斷為他們送別。
他也因此對“死亡”有著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在我們所接受的文化和教育當中,大眾似乎都對“死亡”避之不及,甚至連提都不愿提起。
但蔡康永卻覺得,要“早一點練習”。
他說:
“生命只有在有限的狀態下,才會顯示出它珍貴的部分。”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一切都還來得及,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以后再去做。
畢竟時間還很長。
健康的身體可以作為揮霍的資本,時間是生命里最不值錢的東西。
但當真的失去健康、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一切又都會變得不一樣。
27歲的設計師姚振強為了在大城市深圳快速站穩腳步,能夠在30歲之前獲得更好的發展,連續加班好幾個月,每天都深夜才下班。
之后開始出現頭暈、耳鳴、后腦勺刺痛的情況。
起初以為是感冒,但經過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腦瘤,除了立刻手術以外,沒有其他辦法。
而且,術后也會留下后遺癥,聽力和面部神經都會受影響,成為“半聾”和面癱。
拼命地加班,是為了能夠讓以后的生活更好。
但以命換錢的結果,卻可能是沒有“以后”。
我們常說,等以后如何:等有錢以后、等閑下來以后、等成功以后。
卻忘記了,生命是有限的。
只有接受生命的有限性,才能在人生里找到對自己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也就不會在回顧往昔時,感到遺憾和后悔。
正如蔡康永在書中所寫的:
“不要對‘以后’上癮,把‘恰當’當成應對之道。”
比起結果,體驗人生的過程才是更重要的。
人的一生里,重要的,還是善待自己。
情商的真正意義,是愉快地做自己
蔡康永的情商系列書籍共3本,累積銷量超過千萬冊。
這讓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情商很高、非常懂得如何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
但蔡康永自己卻說:
“我不是一個那么溫暖和善的人。”
在他看來,真正的情商是“服務自己”的能力:拒絕無聊婚禮、在社交中尋找私人樂趣、甚至“做一個冷淡的人”。
這種“自我優先”的態度,顛覆了傳統情商定義。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高情商,就是要服務他人,萬事以別人為先。
但蔡康永說:
“把自己壓抑到沒脾氣,那當然不是情商,那是欲練神功,只好自宮。
永遠對人笑瞇瞇的,那也不是情商,那是戴了個令人窒息的面具。
我們向往高情商,就是為了能好好做自己,而不是委屈自己,遷就別人?!?br/>
著名文學家錢鐘書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獨處、不喜歡社交的人。
當時他的作品《圍城》在國外出版,一位外國女記者在看完之后,非常仰慕錢鐘書。
幾經輾轉,這位女記者電話聯系到了錢鐘書本人,表達了想要見他、為他做一次采訪的想法。
向來低調的錢鐘書沒有為了遷就他人打破自己的原則、違背自己的想法。
而是睿智巧妙地對女記者說:
“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雞是什么模樣?”
既沒有傷害對方,又堅持了自我,讓自己舒適。
我們之所以想要擁有高情商,就是為了能夠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更加愉快、自在地做自己。
如果單純地將高情商定義為讓他人開心,反而委屈了自己,那么高情商對你而言,將毫無意義。
善待自己,活出自我,才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
63歲的蔡康永在新書《你愿意,人生就會值得》中寫下這樣一句話:
“人生不是不能依靠別人,只是別人太不可靠了。
搞定自己,比改變世界更值得。”
與其去追逐他人的稱贊與認同,追求大眾的評價,不如學著與自己和解,去對抗心靈上的虛無。
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學會“懶惰”。
這種“懶惰”不是躺平,更不是消極避世。
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把力氣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畢竟,人生是否值得,答案永遠在你心里。
點個愛心,將文章傳播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