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的“中國人少吃肉”的宣傳文案,今年卻一下子不見了。因為投放文案的金主爸爸的日子很不好過了。
彭博社引用的IRI(美國信息資源公司)數據報道稱,人造肉企業正陷入危機之中。因此,我們今年看不到鋪天蓋地的人造肉宣傳盛況。
實際上,美國的人造肉巨頭把身家性命都賭在了中國市場上,連續三年猛攻中國市場,最終結局是慘敗而歸。但如果你了解它們的營銷手段,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活該!
早在 1931 年,英國首相丘吉爾便展現出極具前瞻性的大膽預測,他設想 50 年后,人類將能夠在實驗室中借助培養機培育出雞肉,從而徹底告別僅食用雞胸和雞翅的局限。相較于彼時,中國人在食材利用上向來更為充分,幾乎將整只雞物盡其用。
只是,丘吉爾顯然過于樂觀了,直至今日,屠宰動物獲取肉類,依舊是全球肉類供應的主要方式。
先拋出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實驗室培育肉,究竟是未來食品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是一場誤入歧途的錯誤嘗試?科學家們緣何投身于培育肉的研究,傳統飼養牲畜再屠宰的方式,難道真的不合時宜了嗎?
不妨來看一組驚人的數據:人類每年的肉類消耗量堪稱天文數字,超過 500 億只雞、15 億只豬、10 億只牛以及 5 億只羊淪為盤中餐。早在2018 年,全球每年的肉類消費總量突破 36 億噸。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對肉類極度熱衷的國家,人均年食肉量高達 120 千克。
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提升,民眾生活質量改善,肉類需求也在迅猛增長。就拿我們自身感受來說,如今餐桌上的肉食品種與數量,相較兒時,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如此龐大的肉類消耗,也衍生出諸多棘手問題。
首當其沖的便是來自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眼中,人類僅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每年便殘忍殺害數量遠超自身的動物。
再者,溫室效應問題也與肉類生產緊密相關。或許令人難以置信,全球每年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中,竟有 14% - 18% 源于畜牧業,其中數十億頭牛日常打嗝、放屁排放出的大量溫室氣體,成為了主要 “貢獻者”。
最后,傳統牲畜飼養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傳染病的爆發、飼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等,都會直接影響肉類的產量與價格。作為消費者,我們都期望肉類價格穩定且親民,而傳統養殖模式在應對這些風險時,顯得力不從心。
鑒于上述種種潛在問題,從2010年開始,很多歐美創業公司進入該領域,別樣肉客(Beyond Meat)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公司。別樣肉客從成立起就備受關注,背后云集各路知名風投,2019年5月,別樣肉客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美國首家植物肉上市公司。
照理來說,植物肉的前途本該一片光明,但植物肉量產化投入市場后,民眾反響極其惡劣,根本沒人愿意吃這種所謂的人造肉。其價格比真肉貴,口感卻比真肉差遠了,味道就像大豆泡爛后混雜著肉腥味的怪東西。
別說人了,就連狗都不愿碰 —— 這可不是夸張。由于人造肉糟糕的口感和難以形容的味道,不少寵物主人發現,平日里不挑食的狗,面對人造肉也會扭頭就走,寧可餓著肚子也不愿下嘴。既然在本國,人造肉沒人買賬,但是資金已經完全投入,廠商只能將目光投向別國。而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體,所以中國市場,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野心勃勃的別樣肉客從2020年就開始在中國布局,2020年4月與與星巴克合作,推出青醬意面、經典千層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10月,登陸肯德基,推出“植世代牛肉芝士漢堡”,一時之間,“人造肉”成了炙手可熱的風口。
但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市場上的人造肉,正面臨著嚴峻的滯銷困境。面對在美國本土遇冷的局面,部分人造肉企業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植物肉真有這么好,為什么他們自己不吃?反倒是逼著我們吃?
所以他們試圖借助明星效應、概念炒作等手段,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一些明星、網紅受利益驅使,為其站臺宣傳,鼓吹人造肉的健康、環保理念,試圖將其包裝成一種時尚、高端的飲食選擇。
但事實上,目前國內市場上所謂的 “人造肉”,大多只是以豌豆、黃豆等為原料制成的仿葷素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室培育肉,技術含量有限。
而且,這類人造肉在營養成分、口感體驗上,與傳統肉類存在較大差距,價格卻往往偏高。例如,部分連鎖餐飲品牌推出的人造肉產品,價格比真肉產品還要貴。
從健康角度來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人造肉屬于過度加工食品,為了模擬動物肉的色香味,往往添加大量植物油、調味劑,導致其熱量高于動物肉,且制作過程中還需添加抗生素,與大眾追求的 “無添加、無抗生素” 健康理念背道而馳。
據天貓出示的《植物肉消費人群洞察報告》數據顯示,74%的消費者表示不愿意復購人造肉產品,僅止步于嘗鮮;在微博上關于人造肉的話題,大多都集中于“植物肉真的更健康嗎”“人造肉靠譜嗎”等話題上,整體評價較為負面。
究其根本,仍是整個人造肉行業技術不完善導致加工環節成本過高。別樣肉客在財報中就透露過,公司新推出的植物牛肉干產品,采用了復雜且高成本制造工藝,使其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形成惡性循環。終于2025年3月,別樣肉客宣布將暫停中國區運營,并裁減95%的員工,宣布在中國布局的徹底失敗。
現在我們面對美國企業推銷的人造肉產品,廣大消費者需保持理性與警惕。莫要被華麗的宣傳與概念所迷惑,要清醒地認識到其背后的商業企圖。
同時,相關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人造肉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產品標準與宣傳口徑,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消費,避免陷入 “人造肉騙局” 之中。
文章來源:鹿哥Gusta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