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式快餐巨頭壟斷的中國市場,塔斯汀用10多年時間完成了一場“逆襲”——從默默無聞的小店,到如今加盟店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線上會員超1.9億的“新中式漢堡引領者”。其崛起原因,藏在三次關鍵抉擇中。
第一次破局:用“手搟現烤”重新定義漢堡2012年,塔斯汀創立的小店開始時不溫不火。直到2017年,團隊果斷調整賽道,并于2018年研發出手搟現烤堡胚。這一創新摒棄傳統漢堡胚,以中華面點工藝手搟現烤,麥香勁道的口感迅速形成差異化。2019年,塔斯汀趁熱打鐵推出“中國漢堡”品類,北京烤鴨、梅菜扣肉等中式內餡搭配醒獅LOGO,直擊消費者“吃膩洋快餐”的痛點。這一決策不僅避開巨頭正面競爭,更開創了新中式漢堡細分賽道,讓門店當年增長超百倍。
第二次破局:縣城市場“農村包圍城市”面對一線城市的紅海競爭,塔斯汀選擇主攻三四線城市及校園市場。縣城市場較低的運營成本與年輕群體的嘗鮮熱情,助力塔斯汀在疫情期逆勢擴張,2020年加盟店從50家激增至400家,2024年突破8000家,覆蓋300多個城市。
第三次破局:文化賦能+全域營銷打造“國潮IP”塔斯汀深諳“新消費”邏輯,將品牌植入文化基因。門店設計融入新中式風設計元素,推出“十二時辰”文化主題店;營銷上與巴啦啦小魔仙、小藍鴨等IP聯名,用“就是中國胃”的Slogan強化認知。同時,19元的人均定價精準切入價格敏感帶,配合抖音、小紅書的UGC互動,成功圈粉Z世代。
從“手搟現烤”的產品革新,到縣城市場的渠道深耕,再到文化營銷的破圈傳播,塔斯汀的三次抉擇步步為營。它證明:在紅海市場中,本土品牌完全可以通過差異化定位+極致性價比+文化共鳴實現突圍。如今,塔斯汀不僅讓漢堡烙上中國印,更讓“中式快餐”有了與洋品牌掰手腕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