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京津冀全民閱讀推廣周主題沙龍暨北京出版集團第23屆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紀念講壇”舉辦。本次活動邀請京津冀三地優秀作家、學者、出版人、閱讀推廣人,以“面向未來的閱讀”為主題開講,并發布了“2025青少年悅讀精選書單”。
本次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活動現場,三地出版集團聯合推薦了“2025青少年悅讀精選書單”。該書單立足青少年認知特點與成長需求,精選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讀物,涵蓋文學、科普、歷史、藝術等多個種類45種精品圖書。
在這書單里,《北斗牽著我的手》是我國首部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主題的原創兒童小說。作者將對我國航天事業巨大成就的贊揚真實自然地融入到充滿童真和生活氣息的文字中。圖書從孩子視角出發,贊揚了我國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代表的航空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謳歌了中國科技工作者新時代的“北斗精神”。
《北京城的脊梁:中軸線的故事》是一本介紹北京城和北京中軸線的人文歷史繪本。本書從元大都建都講起,選取了16個最具代表的時空交匯點,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歷史上的北京的樣貌,帶領孩子穿梭時空探索北京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馬可的十四歲》是兒童文學作家周敏所創作的最新長篇小說,講述了少年馬可在北京如何度過了自己平凡而又不乏波瀾的十四歲。在周敏看來,信息爆炸和網絡碎片化的沖擊下,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通過閱讀優秀的青少年成長小說,來建立心理防線。“優秀的成長小說能讓青少年在代入感中學會應對學業壓力、人際沖突等心理困境,獲得成長的力量和勇氣。”
當天的活動現場,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作家葉梅通過近年大熱的AI寫作、自動駕駛等案例,強調作家應思考如何用文學表現科技時代的人性。她呼吁在數字化閱讀時代重視紙質書的獨特價值,“用文學的溫度擁抱科技的理性”,為青少年創作出更多啟迪心靈的佳作。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尹傳紅以自身讀書體驗為例,闡述了科學閱讀的重要意義,并分享了以科學閱讀助力青少年科學教育的經驗。他提議,出版界應創新形式,通過紙數融合、思維導圖等生動方式,讓科學閱讀既給孩子們打好基礎,又能放飛想象,在快樂中促進學習成長。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劉忠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