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底,湖南長沙瀏陽河畔,一次地下防空洞的挖掘作業,意外喚醒了沉睡兩千多年的一處古墓群,后被定名為“馬王堆漢墓”。墓主人有著怎樣的身世?出土的大量帛書為何被形容為“漢代地下圖書館”?
大型文化節目《帛書傳奇》第三、第四集,將于今天(4月24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20:00 檔播出,以考古發掘為線索,探尋馬王堆漢墓中的墨跡千年之謎,揭示帛書帛畫中豐富多元的思想和文化內涵。
△馬王堆墓葬群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年諸侯國之一的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和妻子辛追、兒子利豨的家族墓葬。1972~1974年間,考古隊對這三座墓葬進行了系統性發掘,共出土帛書、帛畫、漆木器、絲織品等在內的文物26937件,被譽為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一號墓是辛追夫人墓,其最內層棺蓋上覆蓋著一幅T型帛畫,通長205厘米,頂寬92厘米,末端寬47.7厘米,整體呈T形。這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巨幅帛畫,描繪的內容以地下、人間、天上三重空間構建漢代生死觀,體現“引魂升天”的喪葬信仰。
△馬王堆三號墓裝有帛書的漆奩
在利豨墓中,最重磅的文物是裝在漆奩中的大量帛書,這些帛書多達13萬余字,有50余個類別,內容涵蓋政治、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軍事、藝術等多個領域,被命名為“馬王堆帛書”,堪稱“漢代地下圖書館”。
△帛書《老子》甲本長卷首次全貌展示
△帛書《老子》甲本記載為“上善治水”
《帛書傳奇》節目首次全貌呈現長達317厘米帛書《老子》甲本,對比帛書版本《老子》和傳世版本的不同;以動畫、舞蹈等形式,詳細展示44式《導引圖》這一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呼吸運動圖譜,如何對“五禽戲”“八段錦”等產生深刻影響。
△周世榮臨摹版本《導引圖》
專家透過《相馬經》的記載,解讀西漢時期人們的相馬技藝;致敬古人歷經千年積累的天文觀測成就,解析帛書《天文氣象雜占》記錄的31幅彗星圖比西方早千年,而《五星占》測算金星的會合周期與現代測量的誤差僅為 0.48天,這些發現刷新了人們對西漢初期天文成就的認知。
△馬王堆帛書中的《相馬經》
節目通過舞蹈演繹利蒼和辛追的傳奇故事,并采取虛擬技術和動畫制作,詳細拆解馬王堆三座墓葬的空間結構,以及多件文物的細節。
△印有第二代轪侯利豨名字的封泥
《帛書傳奇》第三、第四集節目將于今日(4月24日)在央視頻、央視網等總臺新媒體平臺與央視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
原標題:《《帛書傳奇》解密“漢代地下圖書館”》
欄目主編:陸益峰 文字編輯:王布米
來源:作者:央視一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