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當地加強警戒。圖源:央視新聞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喪生。據印媒報道,襲擊發生在有“印度小瑞士”之稱的帕哈爾加姆鎮,槍手是在人群聚集處向游客近距離開槍。
印度外交大臣維克拉姆·米斯里表示,遇難者包括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爾公民,全部為男性。遇難的游客基本為平民,這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25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平民襲擊事件,印度安全部隊對槍手展開了大規模追捕行動。
襲擊發生時,美國副總統萬斯正在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印度總理莫迪提前結束了在沙特阿拉伯的訪問行程,緊急回國。該恐襲事件可能會再次激化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矛盾與沖突。
恐怖分子疑似針對男性開槍
造成至少26人死亡
當地時間4月22日下午,在印度北部查謨-克什米爾邦的一處熱門景區附近,一群身穿迷彩服、疑似武裝分子從附近的森林中沖出,用機關槍掃射游客,造成至少26人死亡。
該景區“帕哈爾加姆”在克什米爾語中意為“牧羊人之谷”,曾被著名波斯語詩人阿米爾·庫斯勞譽為“如果地球上有天堂,那就是這里的模樣”,是該地區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當地旅游部門數據顯示,旅游業是克什米爾山谷區的經濟支柱,去年的入境游客超過30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印度政府曾在今年1月份開通旅游隧道,以串聯克什米爾的關鍵旅游景點。印度總理莫迪曾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我們的克什米爾擺脫了早些時候的困難時期,現在正在恢復其作為地球上天堂的身份。” 恐怖襲擊發生后,克什米爾多家旅行社表示,他們不得不取消未來三個月約90%的預訂。
社交媒體流傳的現場視頻顯示,由于襲擊發生地位于高山草甸區,游客一般徒步或騎馬通行,車輛無法到達,現場警方通過直升機進行救援。混亂的現場背景音中,可以聽到有人說,槍手專門針對非穆斯林群體。
一位現場幸存者向當地媒體回憶,“我看到一大群人涌下來,我們以為氣球爆了,人們互相推搡,有人告訴我們發生了襲擊”,她還補充稱,大部分男性都遭到了槍擊,“他們明顯避開了女性,卻不斷向男性開槍,有時只射一槍,有時則射出多發子彈。”
盡管遇難者中有一名當地穆斯林男性,但大多遇難者是印度教男性。對于人們是否因宗教而成為襲擊目標,印度政府尚未給出官方解釋。
一恐襲組織聲稱負責
印巴主要邊境口岸關閉
恐襲發生后,一個名叫“抵抗陣線”(TRF)的組織發布聲明,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該組織是總部位于巴基斯坦的“虔誠軍”的一個分支,成立于2019年印度政府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權之后。網絡流傳的聲明中,該組織認為,此次恐襲事件是“對印度定居者的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虔誠軍”是活躍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伊斯蘭極端組織,與“基地”組織關系密切,多次對印度發動大型恐怖襲擊,其直接訴求是終結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管治。
自2019年起,印度總理莫迪及其內政部長多次宣稱克什米爾地區“已經恢復正常”。
此次恐襲發生后,莫迪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這一行為令人發指,背后的指使者將被繩之以法。我們將堅決打擊恐怖主義。”印度國防部長辛格也表示,印度的反應將不僅僅是針對肇事者,“而且要接觸那些坐在幕后,密謀在印度領土行動的人。”
印度開始展開對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包括關閉連接兩國的主要邊境口岸,暫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印度河河水條約》,驅逐非法移民,禁止巴基斯坦國民通過免簽證計劃入境。據印度外交大臣宣布的措施,駐新德里巴基斯坦高級委員會的國防、陸軍、海軍和空軍顧問“被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并被告知在一周的時間內離開印度,且類似的外交驅逐將進一步擴大。
公開數據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其中性質最嚴重的一起是1990年至1991年的克什米爾動亂,約200名印度教徒在離開克什米爾山谷時遭到武裝分子殺害。
2019年,克什米爾恐襲導致40余名印度軍事警察喪生,成為2019年印巴武裝沖突的導火索。印度指控襲擊是巴基斯坦所為,并派遣戰機空襲巴基斯坦境內一處“恐怖組織營地”,隨后巴基斯坦反擊并宣布擊落2架印軍戰機,此次空襲是兩國擁有核武器后首次正面沖突。
封面新聞記者 李沁樺 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