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當特斯拉以“鯰魚”之姿攪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時,一場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就此拉開序幕。十年過去,曾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60余家造車新勢力,如今僅剩蔚來、小鵬、理想與零跑四家仍在牌桌上激烈角逐。這場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最壯觀的創業潮,既見證了互聯網精英與傳統車企高管的造車夢想,也經歷了殘酷的市場淘汰與行業洗牌。
2014年被視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元年”。在這一年,一批懷揣“中國特斯拉”夢想的創業者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賽道。互聯網精英何小鵬、李想、李斌、沈海寅分別創立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和奇點汽車;傳統車企高管和創業者則創立了威馬汽車、零跑汽車、愛馳汽車等品牌。據業內人士統計,高峰時期涌入這一賽道的新勢力企業多達60家。
然而,造車是一項需要長期巨額投入的重資產行業,隨著時間推移和市場檢驗,大多數新勢力企業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2025年初,當蔚來創始人李斌感慨造車10年就不能再叫新勢力時,行業共識已經形成:純粹的新勢力品牌幾乎僅剩蔚來、小鵬、理想與零跑四家。
倒下的新勢力名單觸目驚心:
拜騰因資金消耗過快于2021年申請破產清算;
賽麟因內部管理和市場策略失誤黯然退場;
前途汽車因產品力不足和資金鏈斷裂在2020年“失聯”;
博郡汽車因融資困難于2021年底被申請破產重整;
游俠汽車始終未能實現量產;
云度汽車因銷量不佳退出市場;
雷丁汽車因無法適應市場轉型申請破產;
天際汽車2024年被申請破產清算;
奇點汽車多年未見量產車;
威馬汽車2023年10月申請破產重整;
愛馳汽車2023年底被申請破產重整;
高合汽車2024年8月進入預重整程序;
極越汽車2024年底進入“創業2.0”階段。
這些企業的失敗原因各不相同,但資金鏈斷裂是共同致命傷。造車新勢力需要持續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網絡建設,一旦無法實現規模化交付或資本市場信心動搖,企業便難以為繼。正如業內人士所言:沒錢了是表因,資本無法再像十年前那樣給這個賽道足夠的耐心和期待。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蔚來、小鵬、理想和零跑四家企業,各自建立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形成了差異化的市場定位。
理想汽車是四家中最早實現盈利的企業,早在2023年就成為國內第一家盈利的造車新勢力。2024年,理想汽車總交付量達到50.05萬輛,成為首家年交付量超過50萬輛的新勢力品牌。理想的成功源于其精準的產品定位——專注于家庭用戶的增程式電動車,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2024年前三季度,理想累計營收達1001.9億元,凈利潤45.1億元,財務表現穩健。
零跑汽車則是2024年最大的黑馬,繼理想之后成為國內第二家實現凈利轉正的造車新勢力。零跑的成功秘訣在于其全域自研和高性價比策略。2024年,零跑全年累計交付29.37萬輛,同比增長103.75%,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零跑預計2024年全年營收至少305億元,同比增幅至少80%。
蔚來汽車雖然尚未盈利,但其財務狀況不斷好轉。2024年前三季度,蔚來實現營收460.3億元,整體毛利率約為9.1%。蔚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高端品牌定位和獨特的換電服務體系。
小鵬汽車在2024年實現觸底反彈,全年交付新車19.01萬輛,同比增長34.2%。小鵬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智能駕駛技術,同時,小鵬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小鵬計劃到2025年底進入全球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進入2025年,幸存下來的四家新勢力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盡管蔚來、小鵬、理想和零跑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幸存者,但它們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