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19日,極目新聞報道,一種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生物,再次重獲了“新生”,能夠再次在野外實現自然產卵和孵化。
這意味著它們又朝著野外種群的恢復邁出了十分關鍵的一步。
“野外滅絕”意味著這一物種在野外已經停止了繁殖,它的野生種群在自然環境中也已經沒有了野生個體。
那么唯一被人們保護下來的,生活在人工圈養環境中的個體就成了整個種群的希望,這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培育,才能讓它們重回到自己的原始生境中。
而這都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努力,那么這種已經“野外滅絕”又“重生”的生物是什么呢?專家又是如何助力它們重回家園的呢?
?【·被宣布“野外滅絕”·】?
長江,全長超過6300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源頭,也滋養了無數珍稀生物,而其中,有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魚類,長江鱘。
它被稱為“活化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硬骨魚類之一,見證了地球生態的滄桑巨變,也承載著人類文明對自然保護的覺醒與努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物種,卻在2022年被宣布為“野外滅絕”,但是人們也一直沒有放棄拯救它。
長江鱘是鱘科動物的一個代表性成員,它體型修長、粗壯,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上游流域,尤其是四川宜賓至重慶、湖北宜昌至江西九江一帶。
它們的瀕危并非自然規律的結果,而是人為因素積累的產物。
長江作為我國重要的河流,水利工程的修建造福了很多人,但是卻也對生活在長江中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像長江鱘這樣的洄游性魚類。
長江鱘是典型的洄游性魚類,在幼年時會隨江流下洄至中下游水域生長,成年后則從下游向上游洄游,尋找特定的產卵場,如金沙江、岷江等地的深水急流和礫石底質,進行繁殖。
水利工程的修建阻斷了它們的洄游路線,導致長江鱘的自然繁殖中斷,進而影響了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
長江鱘生活的水域必須具備良好的水質、水溫、水流速度和底質條件,一旦水環境發生變化,其繁殖和生存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排入長江,使水質惡化嚴重,幼魚成活率極低,成魚生存能力下降。
20世紀70年代以前,長江鱘被大量捕撈,尤其在繁殖期間被“一網打盡”,雖然后期已禁捕,但種群數量已下降至難以自然恢復的程度。
再加上,長江鱘的壽命長達30年以上,但性成熟極晚,雄性需10年左右,雌性甚至需14年以上才能產卵,這種“慢生長、晚成熟、繁殖頻率低”的特點,使其恢復速度極為緩慢,一旦種群受到破壞,極難自然恢復。
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得長江鱘最終在野外無法再繁殖后代,宣告“野外滅絕”。
盡管野外滅絕,但長江鱘的人工種群并未中斷,為讓它重返長江,科研人員和政府部門展開了多方面努力。
?【·為它重返長江而努力·】?
長江鱘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鱘魚,也是世界上現存最為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的進化歷史,對它們的保護具有特殊的意義。
相關部門建立鱘魚人工繁育基地,經過多年努力,已形成包括種魚培育、繁殖、孵化、放流等完整技術鏈,確保種群存續。
2024年6月29日,根據長城網報道,在全國范圍內一共有19為長江鱘原種,它們成為了恢復長江鱘種群的最大希望。
這19尾長江鱘原種全部都捕撈于上世紀90年代,其中有18尾被喂養在四川宜賓的保護基地中,還有1尾是在湖北武漢的水產研究所中。
位于四川宜賓的保護基地,一直都在研究長江鱘的人工繁育技術,每年都會在長江及其支流放流,還會放流植入芯片并具有遺傳標識的鱘魚,這樣科研人員就可以借此監測其遷徙路徑和存活狀況。
2023年3月26日,環球網報道,長江鱘首批幼苗在天然水域產卵孵化成功,這是時隔23年后的首次,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專家們繼續突破,在長江上游的支流赤水河中也成功實現了長江鱘的自然產卵和孵化,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它們離回歸野外自然環環境更近了一步。
在一次次的突破之下,長江鱘這一曾經被宣布野外滅絕的生物正在逐漸成為不可能被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鱘并非普通的水生生物,它在長江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瀕危和“活化石”身份上。
2021年起,長江流域啟動“十年禁漁”,全面禁止天然水域生產性捕撈,這一政策對保護長江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同時也保護了長江中千千萬萬個生物。
在禁漁以來,監測數據顯示刀魚、鯉魚、鲌魚等魚類種群顯著回升,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人們對于生態保護也越來越重視。
雖然長江鱘目前在野外已不再現身,但人工繁育與增殖放流的成效逐漸顯現。
未來,若能持續保障水生態安全、控制水污染、優化洄游路徑,或許這條“活化石”終將重回故鄉,重現江中英姿。
參考:
極目新聞《2022年被宣布“野外滅絕”后 長江鱘在赤水河實現自然產卵》,2025-4-19
長城網《珍貴!全國僅19尾長江鱘原種,18尾在四川宜賓,均捕撈于上世紀90年代》,2024-6-29
環球網《首批幼苗成功孵化!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實現在天然水域產卵出苗》,2023-3-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