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在北京揭曉,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以重大考古價值位列其中。此次評選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全國30個候選項目經多輪評審,最終遴選出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浙江仙居下湯遺址、甘肅臨洮寺洼遺址、西藏康馬瑪不錯遺址、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陜西寶雞周原遺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等十個項目,涵蓋了人類起源、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過程、夏商周考古、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佛教考古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實證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
發 掘 單 位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晉寧區文物管理所
云南大學
河泊所遺址坐落于滇池盆地東南湖濱沖積平原這片沃土之上,東倚關嶺,西傍滇池。遺址總面積約 12 平方公里,核心區約 3 平方公里,與出土 “滇王之印” 的石寨山古墓群僅相距 700 米,是云南高原目前已知規模最為龐大、歷史延續時間較長、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商周至漢晉時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遺址。該遺址所處的云南滇中地區,正是石寨山文化(俗稱滇文化)的核心分布區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寨山古墓群經歷了四次意義重大的考古發掘,成功揭開了石寨山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了其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明確了石寨山古墓群在古滇國的歷史地位,即古滇國最高等級墓地,也為古代文獻中有關滇國歷史的記載提供了堅實的實物證據。
河泊所遺址位置圖
2014 年,“石寨山古墓群考古工作計劃” 正式獲批實施后,圍繞石寨山古墓群以及河泊所遺址的考古工作便持續、系統且深入地展開。截至 2024 年 12 月,遺址累計發掘面積已達 10000 平方米,出土各類珍貴遺物 9000 余件,一系列重大考古突破接連涌現,不斷刷新著人們對這一地區古代歷史文化的認知,也為研究古滇國乃至整個云南地區的歷史演變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和關鍵線索。
河泊所遺址上蒜一小地點歷年發掘區位置示意圖
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以商周至漢晉時期的系列發現,厘清了滇中地區文化發展脈絡,構建起古滇國考古學的完整時空框架,生動詮釋了中華文明包容性與和平性,為研究邊疆融入國家化進程提供了關鍵實證。
記者:汪灝 谷宇(實習)
圖片來源:昆明市晉寧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錢巖 實習生:尹本琦
一審:李娟娟
二審:傅霄
三審: 朱朝輝
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