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封存春日鮮味的茶類,對于愛茶人而言,打開春天的最佳方式就是:品飲一杯極致鮮香的綠茶。
正如魯迅先生在散文《喝茶》中所言:“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好茶還要會喝,想要品飲春日上新綠茶的鮮香爽口,沖泡得當尤為關鍵。
專屬春季的綠茶以鮮嫩芽葉為主原料,最適配的沖泡方式是玻璃杯,相信不少茶友都對綠茶的“杯泡法”信手拈來:溫杯→投茶→注水→品飲。
蓋碗也是適泡鮮嫩綠茶的另一茶器,相比即泡即喝的杯泡法,蓋碗泡多了“出湯”的步驟,操作起來更繁瑣,但勝在茶水分離避免了綠茶因久泡而變濃、泛苦。
無論是杯泡、還是蓋碗泡,具體的投茶方式(上、中、下三種玻璃杯投法)、茶水比、注水溫度、浸泡/出湯時間都會對綠茶的色、香、味產生重大影響。
我國綠茶種類眾多,在加工上可能存在殺青、揉捻、干燥程度的不同,這也會造成沖泡細節(jié)的差異化,總是有茶友后天私信咨詢:“不同種類的綠茶怎么泡更好喝?”
▲從左到右依次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雷公銀球茶、安吉白茶
近期,小懂團隊便選取了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安吉白茶、雷公山銀球茶等各地名優(yōu)綠茶進行玻璃杯和蓋碗的沖泡測評。
在品飲了上百杯茶后,小懂團隊分別選出了7種綠茶玻璃杯、蓋碗泡最推薦的茶水比、注水溫度、出湯時間等,以供大家日常沖泡綠茶參考一二~
綠茶玻璃杯適泡方式測評
一杯鮮香的綠茶沖泡簡約而不簡單,單論投茶方法,如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953-2020《綠茶沖泡與品鑒方法》記載如下,不同形狀的綠茶適合的投法不盡相同!
而在上、中、下三種投法中,下投法適合絕大多數茶類,為了確保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小懂也統(tǒng)一采用了下投法、注水量均為300ml沖泡7種不同種類的綠茶。
另據上述標準規(guī)定:直接品鑒綠茶的茶水比以1:75~1:150為佳,小懂團隊便按照1:75(投茶4g)、1:125(投茶2.4g)、1:150(投茶2g)的茶水比進行測評。
注水溫度上,我們設置了適宜綠茶沖泡的80℃、90℃、100℃,并分別在浸泡2分鐘、5分鐘、10分鐘時進行品鑒測評,最終小懂團隊總結出了這些綠茶的推薦水溫均為100℃。
▲從左到右依次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雷公銀球茶、安吉白茶
或許有茶友會疑問:“綠茶原料芽葉細嫩,高溫沖泡不怕燙壞嗎?”這時資深茶客不免要來一句“好茶不怕開水燙”,其實這是有客觀事實依據的。
從制作工藝來講,綠茶加工時不乏有高于沸水溫度(100℃)的工序,比如殺青時的鍋溫多為280~300℃,干燥時的溫度也普遍高于100℃,因此沸水不足以燙壞綠茶。
再者,當剛燒開的100℃沸水注入玻璃杯時水溫往往也會有所下降,據小懂團隊測量:沸騰的熱水在5秒內倒入玻璃杯中,水溫顯著降低至91.5℃。
而當燒開的水晾涼至90℃、80℃時,再注入玻璃杯也分別降低至84.1℃、75.5℃。綠茶喝“鮮”也喝“香”,過低的水溫無法很好地釋放氨基酸、茶多酚、芳香物質等,泡出來的綠茶香氣、滋味均更顯淡薄。
茶水比方面,經小懂團隊測評發(fā)現:注水300ml、投茶4g(茶水比1:75)、僅以90℃的水沖泡綠茶,短時間浸泡2分鐘口感就偏濃郁,且隨浸泡時間延長越發(fā)喝不到綠茶的鮮爽!
小懂翻閱了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安吉白茶、雷公山銀球茶相關的行業(yè)、地方及國家感官審評標準,“鮮”是共有的重要評判標準。
▲上圖為浸泡2分鐘茶湯、下圖為浸泡10分鐘
因此,在同等注水量之下,想要更好地品鑒綠茶之“鮮”首先排除過高的投茶量。在小懂的測評實驗中,1:75的茶水比沖泡出來的茶湯鮮爽度均表現不佳。
總體而言,小懂測評后推薦的茶水比分為兩大陣營:西湖龍井、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為1:150,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則為1:125,具體測評結果匯總如下圖所示:
綠茶蓋碗適泡方式測評
蓋碗泡是主要目的在于茶水分離、分杯品鑒綠茶,依據《綠茶沖泡與品鑒方法》(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953-2020)規(guī)定,分杯品鑒的以1:50的茶水比為佳。
▲從左到右依次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雷公銀球茶、安吉白茶
在測評蓋碗泡綠茶時,小懂團隊在統(tǒng)一投茶2.2g、注水110ml(茶水比1:50)的沖泡前提下,同樣以100℃、90℃、80℃的水溫依次沖泡同一款綠茶。
出湯時間也是影響分杯品鑒綠茶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標準還提供了每道茶出湯時間參考值,小懂便照此表格嚴格執(zhí)行測評。
結果發(fā)現90℃、80℃的溫水沖泡出來的7種綠茶茶湯香氣、滋味表現都差強人意,尤其是緊壓的雷公山銀球茶在低溫下更難以釋放內含物質,香薄、味寡淡。
而在同樣100℃的推薦沖泡水溫下,適宜的出湯時間則以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安吉白茶頭道茶需延長至25秒出湯才能更好地釋放香氣、滋味。
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頭道茶20秒出湯即可品飲清鮮爽口的茶湯,若延長至25秒出湯鮮爽度有所降低。這與綠茶的揉捻程度有關,一般揉捻度越高,適宜的出湯時間越短。
此外,六安瓜片頭道茶15秒出湯就凸顯清香、鮮爽,次道起延長5秒出湯,更顯鮮醇爽口、回甘,作為世間唯一無芽無梗的片形茶第一道出湯時間最短也不足為奇。
至于雷公銀球茶,由于是緊壓的球狀、短時間內難以泡開,因此頭道茶出湯時間是最長的。而從次道起茶葉條索已泡開,便無需在第一道60秒的基礎上再延長浸泡時間,30秒出湯依然清香、鮮醇爽。
▲從左到右依次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雷公銀球茶、安吉白茶
以上扁平、卷曲、尖形、朵形、片形、球形、鳳形等不同形狀的綠茶測評匯總結果,供大家日常沖泡參考。
總而言之,玻璃杯vs蓋碗泡綠茶需要注重的細節(jié)各有不同。玻璃杯泡綠茶可能泡了沒有及時喝,若投茶量過多、久泡難免苦澀。
蓋碗沖泡綠茶則尤其要注重出湯時間,揉捻度較高的要比外形自然舒展的綠茶更快出湯,片形綠茶即便較短的時間出湯,也更易釋放內含物質,緊壓綠茶所需的出湯時間最長……
綜上所述,大家更喜歡玻璃杯還是蓋碗泡綠茶?歡迎茶友們評論區(qū)留言分享討論~
注:本文為懂茶帝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需標明來源。
▼點擊下方卡片 發(fā)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fā)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