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聚能”為名
以“藝術”為媒
天通苑北街道
以“聚能”為名
以“藝術”為媒
“天北人”共同開啟
共建共治共享新篇章
為推動區域的發展與建設,凝聚各方力量,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和諧美好的家園文化,4月24日,在天通苑北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天通苑北街道舉辦“聚能計劃”發布儀式暨第三屆家園藝術節之“書香天北 情暖家園”朗誦展演活動。
“聚能計劃” 全民共治
據悉,天通苑北街道“聚能計劃”以空間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以需求為導向,以共治為引擎,形成共治合力,提升社區治理的成效,凝聚多方智慧與力量,激發居民主體意識,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最終實現資源整合、效能提升、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環。
活動伊始,街道社區辦科長李毓,圍繞空間概況、活動體系、品牌活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聚能計劃”的核心理念與行動路徑。她表示,天通苑北街道將以“聚能計劃”承載“多治融合”社區治理體系的創新探索,依托綜合文化中心空間建設,打造全要素賦能型民生服務生態圈。
隨后,天通苑北街道街道工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劉忠旺為10位“聚能計劃”主理人頒發聘書。“格物童創”社團主理人劉暢表示,將依托綜合文化中心的空間,舉辦各種公共文化活動,以“公益路由器”為定位,在“聚能計劃”中貢獻團隊的力量,與街道共成長。
在啟動儀式上,來自“政企校社”的多方代表,共同開啟了“聚能計劃”,標志著天通苑北街道正式邁入“政府搭臺、社會唱戲、全民共治”的治理新階段。
作為共建單位代表,來自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崔耀娜分享了心聲,“希望以文化之力,與居民共同挖掘天北故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同時以行動踐行‘聚能計劃’,進一步激活社區治理。”
天通苑北街道工委書記陳楷林表示,“聚能計劃”依托綜合文化中心空間建設,通過“政企校社”共建協同、資源融通、多維推進,進一步激發空間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未來,將錨定“空間聚能”,整合多元主體力量;將深化“活動聚能”,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將強化“品牌聚能”,塑造基層治理新名片。
書香天北 情暖家園
深化全民閱讀,推進書香天北建設!第三屆家園藝術節之“書香天北 情暖家園”朗誦展演活動拉開帷幕。來自11個社區的文藝愛好者齊聚一堂,講出社區小故事,演繹居民大文化。
據街道社區辦工作人員介紹,自啟動作品征集活動以來,街道共收到來自各社區的30余個投稿作品。所有作品均由專業評審團,從藝術性、表現力等多個維度進行打分評審。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11個優秀作品入圍展演環節。
中三社區的《詩誦風華》、北一北社區的《三門峽梳妝臺》、西三西社區的《半條棉被》、北二東社區的《身邊的故事》、西二東社區的《大步前行》、西二西社區的《大漠敦煌》、北一西社區的《詩意中國》、東三南社區的《晨光里的煙火人間》、西三東社區的《別慌才六十歲而已》、中一社區的《走進春天里》等節目輪番登場。
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表演者們以聲情并茂的演繹,為現場觀眾呈現出一場視聽盛宴。他們或激昂慷慨,或婉約細膩,或深情款款,或豪邁奔放,將語言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北三東社區帶來的作品《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將垃圾分類、接訴即辦、協商議事等民生實事娓娓道來,訴說著鄰里間的脈脈溫情與社區生活的獨特魅力。“節目都是發生在社區的真實故事。社區是溫暖相連的大家庭,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著鄰里間的互助與歡笑。”表演者李嬪表示。
下一步,天通苑北街道將持續開展本屆家園藝術節系列活動,舉辦“六一”文藝匯演、合唱展演、舞蹈展演等活動,以構建和諧天北為目標,推進昌平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打造天北街道特有的品牌文化,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聚能計劃”的號角已吹響
藝術節的星光將繼續閃耀
愿天北人在新起點上
同心聚力書寫天北故事
共治共享繪就幸福畫卷
文/茹鑫
視頻/田智夫
攝/昌平攝協回天分會 賈占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