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楊喜龍
當下,人工智能(AI)與教育的融合備受關注。面對人工智能時代人才需求變化,陜西一些民辦高校開始設置相關專業課程,加速將AI技術融入日常教育場景,借力AI技術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在西安歐亞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專職教師劉念(中)點評學生借助AI工具完成的學習報告。新華網 楊喜龍 攝
AI助力個性化教學
春日午后,西安歐亞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專職教師劉念帶領全班29名學生,在小樹林里依托視、聽、觸等感官尋找春天,進一步理解華德福學前教育理念的12種感官。同時,借助AI工具,把收集的代表春天的物品串起來,創作一個關于季節的繪本故事。
“老師布置了一項爬蟲實驗學習任務,數據采集完成后,我需要自己寫一部分代碼來實現爬蟲功能。因為代碼都是用英文單詞,我就將運行錯誤問題發給豆包。經過豆包翻譯后,我在原代碼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很快完成了任務。”西京學院人工智能專業B2201班黨梅芝說,豆包不僅是我專業課學習的翻譯工具,還能針對學習進度和薄弱點,幫我制定學習計劃。
在西安翻譯學院,“國際結算”智慧課程建設負責人儲伶麗在教學模式探索中,將AI工具作為“認知引擎”嵌入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入AI助教、AI學情分析等智慧化工具,精準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個性化分層教學提供支持。在國際結算風險防控模塊中,通過AI大數據模擬匯率波動、政策變更對貿易的影響,引導學生開展動態決策,培養學生數智化應用能力。
“AI工具能幫助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西京學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人工智能專業教授程國建說,“我過去備課要花費好長時間,將國外的資料摘錄出來再翻譯成中文。現在,AI工具能幫我很快把中文和英文的對照文本做出來。”
“希望學生培養審辯式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依賴AI技術給出的結果。”劉念說,AI工具不僅充當了教學設計頭腦風暴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把一線教師的目光從繁雜的表格、文書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時間和精力聚焦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上。
儲伶麗認為,傳統單邊的老師輸出、填鴨式的模式已經不能再使用了,純知識性的傳授也不太適用了,我們就要向更高階的教學進發,讓AI真正成為因材施教的加速器、教育創新的催化劑。
AI賦能專業課程
當前,陜西一些民辦高校將AI引入課堂,助力拓展教育邊界、變革教學方式、賦能教學管理。
據了解,2024年9月,西安歐亞學院面向大一學生增設了“我與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融合理論與實踐、素養與技能,引導學生全面深入理解AI核心理念和基礎知識,并掌握一系列常用 AI 工具操作技巧。西安歐亞學院37個本科專業,通過“AI+專業”模式,開始將AI融入到專業垂直領域,賦能專業內涵式發展。
“在學校學習平臺,AI工具可以根據老師上傳的教學大綱生成試題,幫助老師給上傳的視頻和音頻起標題,還可實現視頻自動切片、打字幕。”西安歐亞學院圖文信息中心主任羅征說,今年2月,學習平臺接入了DeepSeek,在每個線上課程界面都有一個AI助手,可以回答老師或學生的提問。
“AI帶來了教育學模式變革。”西安歐亞學院教務處處長張娜說。
西京學院去年在人工智能通識課基礎上,在電子信息學院和計算機學院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設置“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導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字圖像處理”“嵌入式開發程序設計”等課程。一、二、三年級各設2個班,四年級1個班,目前在讀學生300余人。
“我們現在有38個招生專業,每個專業都將對專業課程進行AI升級賦能。”西京學院教務處處長謝明說,學校成立了“人工智能教學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提出人工智能3年行動計劃,將用3年時間,建成至少150門智慧課程。
從2023年開始,西安翻譯學院提出“1+N”人工智能課程模式,在《人工智能實踐:動手做你自己的AI》《AIGC的應用》《大語言模型通識課》等人工智能相關通識課程基礎上,將“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課程與AI技術結合,升級迭代教學課程。目前,西安翻譯學院已立項62門數智課程。
西安翻譯學院教務處處長秦曉梅說,在以智助管方面,借助AI技術通過大數據,學校推出的“譯小鯤”教務智能體,針對學生們在學習、考試和校園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能幫助提供詳盡的解決方案。
西京學院人工智能專業教授程國建給學生授課。尚磊 攝
AI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通過AI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將打破地域、校際壁壘,使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更廣泛群體。
西安歐亞學院副校長張樂芳說,通過聚焦特色專業、深化產教融合、優化管理模式,提升學生個性化發展,民辦高校可借助AI技術突破傳統發展瓶頸,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挑戰大于機遇!”西京學院校長任芳說,AI的發展使高校重新定位自身特色。在西京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中明確實施“一人一方案”個性化培養,大幅增加選修課與實踐課比例,實行彈性學分制,并通過AI輔助系統全程記錄學生課堂提問、項目完成情況及問題解決過程,由算法自動完成學習成效評估。
“我們將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修訂。對接新技術變革要求和行業崗位需求,將學校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變革,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將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指導為輔。”西安翻譯學院副校長武忠遠說。(楊喜龍 雷宇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