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的“夢之隊”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異變——當國乒隊員在機場被代拍者圍堵、女排選手因網絡暴力被迫關閉評論區、全紅嬋的童年照被標價販賣時,飯圈文化的滲透已從娛樂圈的“亞文化”演變為競技體育的“系統性危機”。這種畸形的共生關系,實質是金牌戰略、商業資本與數字時代流量邏輯共同催生的“完美風暴”。
一、 金牌光環:飯圈滋生的天然溫床
1. “冠軍即頂流”的畸形認知
中國乒乓球隊、女排、跳水隊的“夢之隊”標簽,使其長期占據國民關注度頂端。馬龍、朱婷、全紅嬋等運動員的成就被轉化為“內娛式”的偶像崇拜:馬龍微博超話閱讀量超200億,全紅嬋一條日常動態轉發量破百萬。這種將競技成就等同于“明星商業價值”的錯位,為飯圈文化提供了寄生土壤。
2. 國家敘事與個人崇拜的混淆
官方媒體對“女排精神”“國球榮耀”的宏大敘事,無意中強化了運動員的“符號化”。當朱婷扣球得分被解讀為“民族自信的投射”,張常寧的傷病被賦予“悲情英雄”色彩時,運動員的個體價值被壓縮為集體榮譽的附庸,刺激粉絲通過極端行為“守護偶像榮光”。
3. 歷史榮耀的流量變現
中國女排十冠王、國乒“養狼計劃”、跳水隊“金牌生產線”等歷史遺產,成為飯圈建構“粉黑大戰”的素材庫。例如,陳芋汐與全紅嬋的“雙子星”競爭被惡意解讀為“資源搶奪”,張繼科事件則被翻出作為攻擊現役球員的“黑料”。
二、 商業共謀:利益鏈條的隱秘驅動
1. 賽事娛樂化改造的副作用
WTT將乒乓球賽事包裝成“音樂節式”嘉年華,排球聯賽引入明星解說與互動環節,跳水隊參與綜藝錄制——這些商業化嘗試在擴大受眾的同時,也模糊了競技與娛樂的邊界。國際乒聯數據顯示,2023年WTT新加坡站女性觀眾占比達67%,其中超四成承認“為追星購票”。
2. 灰產經濟的野蠻生長
代拍、私生、周邊販賣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樊振東訓練視頻被標價500元/條,朱婷機場行程信息在黑產群組明碼交易,全紅嬋簽名照在二手平臺炒至萬元。某代拍團伙自曝:“跟拍‘夢之隊’的利潤率是娛樂圈頂流的3倍,因為體育圈安保更松懈。”
3. 品牌代言的推波助瀾
運動員商業價值排行榜顯示,國乒主力代言費已逼近娛樂明星。某運動品牌高管透露:“我們選擇代言人時,粉絲控評數據占比超30%。”這種評價體系倒逼運動員團隊默許甚至鼓勵飯圈行為,例如王楚欽工作室默許站姐組織生日應援。
三、 體制困境:管理失序與數字時代的碰撞
1. 封閉體系遭遇流量沖擊
“夢之隊”長期依賴舉國體制的封閉管理,面對數字化時代的粉絲經濟毫無招架之力。當朱婷因網絡暴力關閉微博時,排協的應對僅是“加強思想教育”;國乒出臺《抵制飯圈行為十條》后,代拍者改用加密通訊軟件交易,反偵察能力遠超管理部門。
2. 成績壓力下的妥協縱容
地方體育局為保障全運會商業收入,默許運動員參與粉絲見面會;某省隊教練坦言:“只要不影響訓練,粉絲接送機可以提升商業價值。”這種短視策略使飯圈行為獲得半官方背書,例如孫穎莎后援會曾獲地方乒協提供的接機綠色通道。
3. 代際認知的撕裂
00后運動員成長于社交媒體時代,對粉絲文化更具包容性。全紅嬋在直播中自然回應“媽媽粉”的關心,卻被老派教練批評“喪失運動員純粹性”。管理層的傳統思維與新一代運動員的數字生存方式產生劇烈沖突。
四、 社會心理:集體焦慮的投射出口
1. 競技體育的“情感代償”功能
在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夢之隊”的勝利成為公眾的情緒宣泄口。粉絲將對現實的不滿轉化為對運動員的極端維護:王曼昱輸球后被斥“不配代表國家”,實質是公眾將自身生存焦慮轉移至競技領域。
2. 女性受眾的主體性覺醒
研究表明,“夢之隊”飯圈中女性占比超80%,她們通過“體育追星”打破男性主導的體育話語權。但這種覺醒被資本異化為“男色消費”——馬龍的肌肉特寫、樊振東的時尚硬照成為流量密碼,消解了女性體育參與的真實意義。
3. 虛擬社群的權力幻覺
粉絲通過打投、控評獲得“參與歷史”的虛假成就感。全紅嬋粉絲群組織“慶祝巴黎奪冠”刷屏活動時,多數參與者甚至不了解跳水動作代碼,他們追逐的是“與偶像共同成長”的沉浸式體驗。
破局關鍵:重構競技體育的“防火墻”
1. 切割商業利益與競技體系
建立運動員商業價值評估的“去流量化”標準,嚴禁品牌方將粉絲數據納入代言考量,仿效NBA設立獨立的球員商業開發監管機構。
2. 構建數字時代的治理范式
開發“體育飯圈行為識別系統”,聯合網信部門封禁非法追拍賬號;推行運動員社交媒體托管制度,由專業團隊過濾惡意信息。
3. 重塑公眾體育認知
通過中小學體育課程普及競技運動規律,解構“金牌至上”思維;邀請退役運動員擔任網絡文明大使,引導理性追星。
結語:守護競技體育的“純粹性”
當全紅嬋的207C動作被簡化為“萌妹表情包”,當朱婷的扣球線路淪為“派系斗爭”的話柄時,體育精神的消解已觸目驚心。治理“夢之隊”飯圈亂象,不僅關乎幾支隊伍的形象,更是一場捍衛體育本質的價值戰爭。唯有讓競技回歸競技,讓熱愛止于熱愛,才能避免中國體育在流量狂歡中迷失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