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導游全民挑戰#
清晨五點的平壤大同江邊,總能看見三三兩兩的女人背著鼓鼓的帆布包匆匆趕路。她們可不是去國營工廠上班的紡織女工,而是揣著中國產的電子表、俄羅斯的巧克力,要趕在太陽升起前搶占市場黃金攤位的"賣貨娘子軍"。
"阿媽妮(大媽),這個中國產的電磁爐能便宜點不?"在平壤統一市場,穿著改良版朝鮮裙的樸順姬正熟練地用中文和沈陽來的商人砍價。這個曾經在平壤紡織廠干了十二年的女工,如今已經是擁有三個攤位的"市場女王",她悄悄告訴我:"現在我家那口子要敢甩臉子,我直接把他下個月的香煙錢扣了!"
在平壤紡織廠的舊廠房里,45歲的李英淑摸著褪色的織布機感慨:"這臺機器我伺候了二十年,現在年輕人都不愿意來了。"她女兒金美善正在隔壁攤位兜售從丹東運來的絲襪,每天利潤抵得上母親半個月工資。
這種轉變始于2012年。平壤光復百貨的售貨員崔智慧記得,那年冬天柜臺突然擺上了中國產的智能手機,"那些穿著軍裝的男人還在猶豫,大姑娘小媳婦們已經湊錢團購了"。如今在平壤街邊,隨處可見朝鮮女人用華為手機和客戶討價還價,她們甚至發明了特殊的砍價暗號——摸耳朵代表"再降五千朝元",扯頭巾就是"這單必須拿下"。
在萬景臺少年宮旁的冷面館,25歲的服裝攤主金秀妍和男朋友正分享一碗平壤冷面。"三年前約會還要假裝是革命同志交流,現在...
媒人金大娘已經三個月沒開張了,她抱怨道:"現在的姑娘開口就問'男方會做飯嗎''支不支持老婆做生意'
中國電視劇里的朝鮮新女性
夜幕降臨,平壤倉田街的公寓樓里傳出熟悉的漢語對白。家庭主婦李貞愛正在追《三十而已》,看到顧佳智斗小三的橋段時,她突然把拖把塞給丈夫:"從今天起,周三周五你拖地!"她丈夫嘟囔著"這中國娘們真能折騰",手上卻老老實實接過了抹布。
在羅先經濟特區,中朝合資的服裝廠里,女工們午休時最愛看《都挺好》。"蘇明玉就是我們的偶像!"車間主任崔美花說,"現在遇到男工友說風涼話,我們就集體唱《紅色娘子軍》懟回去。"
在平壤西城百貨的廚具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奇觀:男人們扎堆選購中國產的不粘鍋。"以前覺得做飯丟人,現在老婆掙得比我多三倍..."公務員金哲洙邊挑菜刀邊苦笑,"上周我做的辣白菜炒肉,老婆賞了我五千朝元小費呢!"
這種變化甚至驚動了高層。去年牡丹峰樂團的新歌《頂起半邊天》里,破天荒出現了"新時代的朝鮮女性,左手算盤右手鍋鏟"的歌詞。有平壤市民發現,金正恩元帥視察新建的化妝品廠時,特意在女工休息室多停留了十分鐘——那里掛著中文的"婦女能頂半邊天"標語。
夜幕下的平壤不相信眼淚
凌晨兩點的平壤站前廣場,剛從中國進貨回來的女商販們裹著軍大衣蹲在路燈下對賬。她們懷里揣著的不僅是成沓的鈔票,更是一個個家庭的希望。賣中國羽絨服的李善姬說:"美國制裁再狠,能擋住我們女人給孩子掙奶粉錢的腿?"
在鴨綠江大橋上,每天有上百個朝鮮"背包客"穿梭往來。她們用流利的中文和丹東商人砍價,用朝鮮山參換中國的小家電,用凍得通紅的手數著沾滿汗水的鈔票。這些女人或許不懂國際政治,但她們知道:當美國軍艦在釜山軍演時,是中國產的防寒服讓她們的孩子溫暖過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