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地圖,河北的地理分布十分奇怪,中間環抱著北京天津,北京天津之間則環抱著河北的北三縣,北三縣包括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以及香河縣,隸屬于廊坊市,總面積1277平方公里,因不與河北直接接壤,成為了我國最大的一塊跨省飛地。那么,這種特殊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實際上與北京和天津的區劃調整有關。清朝和民國初期的河北省被叫做直隸省,1913年民國初期,直隸省省會被遷往了天津,1928年民國定都南京,北京在失去首都地位后,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直隸省也因此改名為河北省,不過省會依舊是天津,后1930年北平還曾短暫成為河北省會,不過很快又遷回了天津。后1935年天津升格為直轄市,河北省會定位保定,一省兩個直轄市的格局基本形成,不過此時的北京和天津面積非常小,而河北的面積足足有20多萬平方公里。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后,北京重新成為首都,京津冀的區劃調整也逐漸拉開序幕。1952年天津通過擴張變成沿海城市,而北京此后幾年里,則通過合并宛平縣、房山、良鄉部分地區, 以及河北省通縣專區的昌平、密云等9縣,最終面積擴大至1.6萬平方公里,相較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3平方公里,足足擴大了240倍。天津面積也經過一系列調整,最終在1973年,合并薊縣、武清、寧河、寶坻、以及靜海五縣,面積確定為1.2萬平方公里,自此,京津停止繼續擴張,而北三縣也因此成為夾在京津之間的河北“飛地”。既然在地理上北三縣距離北京天津更近,為何卻沒有隨京津的區劃調整并入其中呢?
首先, 北三縣在位置上更像是京津之間的“緩沖區”,具備拱衛首都和平衡天津的戰略價值,并且北京和天津在調整過程中,更傾向于劃入環繞市區以及有足夠水資源的縣,在天津合并5縣后,京津的地理面積和資源配置已是最理想的狀態,因此并沒有繼續合并北三縣。
并且在天津之間北三縣還可優化京津冀的協調發展,防止京津的過度擴張。
另外,在經濟上,北三縣發展比較好,三河市地處燕山山前平原,西側與北京通州區隔潮白河相望,北側則毗鄰北京平谷和順義兩區,東側則與天津交界,從三河抵達北京天安門最近只需40公里,西北距離首都機場更是只有25公里,南距天津大約125公里,東距唐山也不遠,大約121公里,這種區位優勢,使得三河成為連接京津的重要樞紐,并形成了“半小時能上天,1小時可下海”的交通格局,為其融入首都經濟圈奠定了重要基礎,可有效承接首都的產業溢出,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勢顯著。
2024年三河市GDP達到了673.9億元,在河北167個縣區中,位列第8,在廊坊市內10縣區中則能夠排到第二,三河市也因此成為廊坊市內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大廠回族自治縣與三河市和香河縣交界,西側毗鄰北京,這里交通便利,京哈高速、京秦高速、京平高速等交通線在縣域內環繞,加強了大廠與北京的互聯互通,使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之一。
香河縣也同時與北京天津接壤,交通上與京津緊密相連,處在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經濟圈的核心地帶,這種區位優勢,不斷吸引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經濟在廊坊市內同樣名列前茅,2024年GDP高達275.4億元,位居廊坊第四。并且該縣產業特色鮮明,家具制造和會展業是其主導產業,擁有北方最大的家具展廳和會展名城,是首都北京家具市場的主要貨源地。
北三縣貢獻了廊坊27%的GDP,對于廊坊來說,北三縣是其經濟發展的關鍵支點之一,未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推進,北三縣也將成為河北與京津協同發展的核心要地,可為河北省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京津冀交流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