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媒披露了一款解放軍步兵班正在使用的微型作戰無人機,可以看到,這款微型無人機不僅酷似保溫杯,且還采用共軸雙旋翼技術,更為絕妙之處,在于其實現了察打一體化,從而使得該機有別于其他同型產品。
一、 微型無人機優劣勢
■澳大利亞“Drone40”微型無人機
各國對微型無人機有著不同的劃分標準,例如我國就規定微型無人機空機重量須<0.25千克、最大飛行高度不超過50米、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40千米/小時。微型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多集中在限制空間與密集障礙物環境中,例如山地叢林、林立高樓等。其主要優勢在于通過無人機尺寸及航電設備重量的大幅減少,使其機動更為靈活,且不易被發現,此外便是使用方便。公開資料顯示,國外已經投產了多型無人機,諸如美國的“黑蜂”、以色列的“尼諾克斯”,以及澳大利亞的“Drone40”等。上述微型無人機發射方式較為多樣,且技戰術性能也符合用戶需求,但在載荷配置與任務范圍方面,則面臨著微型無人機的傳統痛點。即大都搭載攝像頭,更多強調偵察搜索,進而導致其在火力打擊領域始終稍遜一籌。
二、 保溫杯主打戰斗力
■解放軍微型無人機外形酷似保溫杯
列裝在解放軍步兵班中的這款微型作戰無人機,采用了共軸雙旋翼技術,由此使其具有負載能力強、懸停效率高、續航時間長、結構緊湊等優勢。特別是其負載能力,按照官方說法可以承載2倍自身重量的載荷。其次是模塊化設計的引入,使得該機通過更換載荷,即可在偵察與打擊任務之間實現快速切換。例如在實現打擊任務時,該機一次可以攜帶3枚手榴彈,能夠對敵方人員或裝備予以致命一擊。另據官方介紹,該機除了獨立使用外,還可以依靠拼接拓展,從而組裝成一架多旋翼無人機出來。如此該機的整體負載能力與任務執行種類將會得到大幅提高,屆時便能夠遂行包括布雷、排雷,噴火等任務。最后是該機為何會設計成保溫杯的模樣呢?答案很簡單,上述設計使得這款微型無人機可以輕松裝進解放軍制式裝具內,同時也便于官兵攜行使用,所以堪稱是一舉多得。
三、 結語
上述微型作戰無人機列裝的背后,意味著解放軍步兵班已經迎來了一個好幫手。進一步講,不論是抵近偵察、查明敵情;還是攜彈前出、對敵打擊等,解放軍都可以通過該機來完成,由此極大提高了官兵的單兵作戰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