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演員,真的是屬于那種“不顯山不露水”的存在。
但當我們將他所出演過的角色,全都排列在一起看,就會發現他們的過人之處。
演啥像啥,一人千面。
只是他們大多星運不佳,一生都遇不到挑大梁當主演的機會。因此也就很容易被淹沒在一眾甘當配角的演員群體當中。
不然,以他們的實力,成為婦孺皆知的電影明星,也并非沒有這個可能。
咱們今天所要說到的這位演員,就是其中之一。
細扒他的演技,我覺得,他就像一顆鎖在深匣里的珍珠,被歲月的塵土,埋沒在了光華。
可事實上,他所出演過的角色,卻又一直那么清晰地,保存于我們的腦海之中。
只是很少人會提起他的名字。重溫他所參演的電影時,我們的視線,也大多都被那些作為主演的明星,所吸引。
也只有當我們將他所出演過的角色,集中在一起時,才不由驚嘆一聲:
這個演員,演得真好。
他,就是昔日長影廠演員李萬城。
今天,雅清就想專門來和大家聊聊李萬城的演技。
一、濃眉大眼長得帥,為何總演配角色和反派?
大家發現了沒有?
李萬城其實長得非常帥。
他濃眉大眼,相貌堂堂。面龐飽滿,五官立體。眉宇之間,有一種謙和之氣。
是那種讓人一看,就倍感親切和沒有距離感的面相。
有年輕的網友不認得他。但看過他的照片,卻發出感嘆:怎么有點像唐國強?
您甭說,李萬城的這個扮相,還真跟步入老年的唐國強有幾分相似。
可是在李萬城出道的那個年代,演員的高顏值,并不一定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展示機會。
李萬城出生于1924年。他是遼寧海城人。
解放軍進入東北時,他成了野戰軍文工團中的一員。
那時的文工團員需要“一專三會八能“。意思就是“專攻一項,然后學會三項本領,最好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萬城練就了一身本事。唱歌跳舞,扭秧歌演話劇,只要節目有需要,他就隨時都能演。
另外,不演出的時候,他就和別的戰友一起,上前線,冒著炮火硝煙,和敵人進行戰斗。
而這些經歷和體驗,為他日后在電影中塑造角色,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1949年,他由野戰軍文工團調入到了剛成立不久的東北電影制片廠做演員。
當時東影廠的演員隊伍陣容非常強大。既有從延安來的于藍、張平、陳強等紅色影星,也有長春“偽滿”時期就開始演電影的“硬二路”藝人,還有東北文公團一團也全部加入了進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未演過電影的李萬城,想得到一個角色,并不容易。
李萬城(左一)在讀劇本
但那時大家的創作積極性都很高。只要有演出機會,無論角色大小,也無論戲份多少,都會全身心投入,認真對待。
李萬城在東影廠所出演的第一個角色,是在成蔭執導的電影《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出演對何仲光(陳戈飾)“盲目擴大車場規模”提出反對意見的張主任。戲份不多,幾句臺詞。但他在鏡頭前的表演,卻相當自如,儼然一位頗有經驗的電影演員。
另外我注意到,他嗓音也很好聽,吐字很清晰。
還有就是,他長得可真帥。有圖為證。
如此顏值,若擱現在,那絕對算是“小鮮肉”一般的存在了。
可是接下來,他卻接連在好幾部電影中跑龍套——《紅旗歌》中的工人、《鋼鐵戰士》中的戰士、《英雄司機》中的技術員、《結婚》中的村長等,都只有身份,沒有姓名。
右為李萬城
然后在1954年,我們在《土地》這部電影中,再次看到了他所出演的又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石墨香。
但大伙看看,他的這個扮相,和在《在前進的道路上》中相比,差別有多大?
簡直認不出是一個演員所飾演的。
而在1955年上映的戰爭片《平原游擊隊》中,他所扮演的孟考,大伙還記得嗎?
這是李萬城留給觀眾印象較深的第一個銀幕形象。
其中最“出圈”的一場戲,是松井將李莊鄉親們聚集到大槐樹下逼問李向陽和糧食的下落時,身為區委書記的孟考,為了解救全村老百姓,毅然從人群中站了出來,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
可是當松井讓他把糧食交出來時,他說:糧食我都運走了。松井惱羞成怒,照著孟考的臉,抬手就是一拳。孟考踉蹌了一下,但再抬起頭時,他的眼中,充滿了對“小鬼子”的仇恨和蔑視,以及已經做好犧牲準備的堅毅和凜然。
這場戲,如今再看,依然令我們無比動容。
李萬城的表演,更令我們久久難忘。
但《平原游擊隊》這部電影,讓擔任主演的郭振清、方化、安震江、葛存壯等,都火了起來。
可是李萬城呢,卻因為孟考的戲份少,而在媒體宣傳時被忽略。
1955年,31歲的李萬城被長影廠推薦到北京電影學院演員干修班,和胡朋、陳強、于洋、沙莉、凌之浩等一同學習表演。兩年后回到長影廠,如虎添翼。
雖然他繼續演配角,但塑造不同角色的能力更加得心應手。各位看,無論是《女社長》中的鯰魚頭,還是《東風》中的老孫頭,也無論是《云霧山中》中的肖啟奎,還是《海上神鷹》中的我軍指揮員,亦或《換了人間》中的姜工程師、《烽火列車》中的孟段長、《再生記》中的彰德等,他都演得栩栩如生,人各有貌。
正角和反派,他都演過。
而且,基本上是每演一部戲,就換一張臉。
所以,能說他不是一個好演員呢?
要模樣有模樣,要演技有演技,可就是沒機會演主角。
你說氣人不?
但李萬城卻依然“給點陽光,就會燦爛”。
無論戲份多少,他都能將人物演出彩來。
這不,又一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即將出爐。
二、再少的戲也能演出萬千光彩
1960年,李萬城在電影《冬梅》中出演了老四哥一角。
這是他和著名影星白楊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在《金玉姬》中,李萬城飾演日本監工。兩個角色,都被他賦予了不同的色彩,同時更將白楊這朵“大紅花”襯托得愈發鮮艷。
而在拍攝《冬梅》的時候,李萬城就接受了廠里的安排,在蘇里執導的電影《劉三姐》中出演羅秀才一角。
他上一次和蘇里合作,是在《平原游擊隊》中。兩次得到的,都是很不起眼的配角。
但李萬城還是憑借自己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演技,將角色塑造得活靈活現。
在《劉三姐》中,大放異彩的當然是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
但李萬城的表演,也同樣存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
他顯然賦予了角色一些劇本中沒有呈現的性格特征。比如他為羅秀才設計了“口吃”的習慣,不僅巧妙地將羅秀才與同行隊歌的陶秀才和李秀才區別開來,而且頗具喜劇效果。
另外,他還呈現了羅秀才窮酸卑微又蠢笨的一面。在李秀才和陶秀才接連對歌失敗之后,眾人將希望寄托在了羅秀才的身上。只見他連忙臨時翻歌本,然后搖頭晃腦開始“照本宣科”,結果引來劉三姐等人哄堂大笑,他還不自知,沾沾自喜,以為勝券在握。
李萬城的這場表演,可真是妙趣橫生,成為電影《劉三姐》中最為經典的“名場面”之一。
而更令人捧腹的,是當劉三姐等人問“一塊大田交給你,怎樣耙來怎樣犁”時,羅秀才又不懂裝懂對道“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來我走先”。那自以為是的模樣,著實令所有觀眾止不住地哄堂大笑。
可以說,李萬城正是通過自己別開生面的表演,不僅讓這場“對歌”的戲更有趣味,而且也讓羅秀才的形象,極其立體飽滿地呈現到了我們的面前。
什么是有實力的好演員?我覺得這就是了。
但遺憾的是,《劉三姐》上映之后,李萬城的表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歡笑,但大伙卻并未因此記住他的名字。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繼續在各個攝制組演配角、跑龍套。
其中《鐵道衛士》中的地主、《爐火正紅》中的煉鋼工人、《馬戲團的新節目》中的老周頭、《英雄兒女》中的老李(李永祿)等,也都是戲份不多但很出彩的人物。
1974年,李萬城在林農執導的電影《艷陽天》中,出演了一個白胡子大爺,也是一個類似于龍套的角色。在其中只有短短的幾句臺詞,其中那句“連福啊,你別走邪道啊”說得很是語重心長。
只是沒想到,這個沒名沒姓的角色,竟成了李萬城在銀幕上所留下的最后一個人物形象。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李萬城的身體狀況不大好。
這之后,李萬城在長影廠做起了后勤工作。
然后在1983年,他就因病離世了,年僅59歲。
如今,隨著網絡的發達,我們重溫過去的老電影,變得愈發方便和簡單。可是,當我們在《平原游擊隊》、《冬梅》、《劉三姐》等電影中再次看到他的時候,還會覺得這位“老面孔”,只是息影了。卻沒想到,他已經離世42年了。
是的,李萬城從影30年,出演了30多部電影,從未演過主角。我想原因嘛,應該與他個頭不高,有著一定的關系。
但就算一直演配角,他也同樣使得每個角色,都閃耀在了光影之中。
今天,雅清就想通過此文,向李萬城這位好演員,表達一份誠摯的敬意。
希望這樣有演技又敬業的演員越來越多。
希望大家在記住他飾演的角色的同時,還能記得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