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這座依淮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千年古城,不僅是“運河之都”,更是中華成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從楚漢爭霸的烽煙到文人墨客的傳奇,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與這片土地息息相關。這些成語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成為淮安推介自身文化底蘊的獨特名片。近日,江蘇文脈推出“文脈里的江蘇·讀城”系列推文,走過了南京、鎮江、徐州,本期來介紹成語中的淮安。
韓信故里
“胯下之辱”“一飯千金”
“胯下之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主人公韓信是淮安人,與之有關的成語還有“一飯千金”“背水一戰”。
韓信少年時曾受屠夫挑釁,被迫從其胯下爬過,市井皆笑其怯懦。然而,這一屈辱卻成為他隱忍自強的起點。韓信后來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官至大將軍,其故事被司馬遷載入《史記·淮陰侯列傳》。如今,淮安的韓信故里景區還原了這一場景,游客可在此感受“大勇若怯”的智慧。
韓信在落魄時,得漂母贈飯數十日,立誓重報。功成后,他以千金答謝漂母,卻僅賜曾怠慢他的亭長百錢,直言“為德不卒”。這一成語既彰顯感恩之德,也暗含識人之明?;窗埠酉鹿沛偟钠胳糁两裣慊鸩唤^,成為誠信與善行的象征。
同時,淮安深諳成語的文化價值,正通過多種方式激活歷史資源,將清江閘、河下古鎮等古跡與成語故事相結合設計互動體驗,如漂母贈飯情景劇、韓信軍事謀略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歷史。
祖逖鑄劍臺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是家喻戶曉的成語,意在鼓舞、教育、警醒大家要勤奮努力,但人們多有不知,“聞雞起舞”典故的后續故事就發生在淮安市淮陰區。
晉朝時,河北范陽有一名少年叫祖逖,他的志向很大。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后,祖逖與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時,因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有時,兩人夜深還不能入睡,常常擁被起坐、縱論世事,還曾相互勉勵道:“如果天下大亂,豪杰并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干出一番事業!”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便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庇谑嵌艘黄鸬轿萃馕鑴毼洌粝铝恕奥勲u起舞”的典故。祖逖后為避戰亂至淮陰(今淮安),在此鑄劍練兵,籌備北伐。他渡江時“中流擊楫”的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更成為矢志不渝的代名詞。
如今,淮安文化部門根據史書描述,在當地相應地點豎下“祖逖鑄劍臺舊址”碑,游人常閱讀碑文、聆聽關于祖逖半夜練劍、中流擊楫等歷史故事,感悟祖逖的為國壯志與為民情懷。
淮陰區現立有“祖逖鑄劍臺舊址”碑,供后人追思其豪情。
從韓信的隱忍到祖逖的豪邁,從漂母的善舉到楚漢的烽煙,淮安的成語不僅是語言符號,更是流淌千年的精神血脈。今日的淮安,將歷史基因轉化為文旅動能,邀請世界聆聽這座古城的故事。正如運河之水綿延不息,淮安的文化魅力亦在成語的傳誦中歷久彌新。
關于淮安的成語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藏在淮安里的成語,評論區留言分享給文脈君吧!
常州、無錫、蘇州、揚州……下一站“文脈里的江蘇·讀城”想去哪?歡迎讀者踴躍評論、點贊,下一期或許就是你的家鄉。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子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