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粟裕的官職為什么一路高開低走?為何仕途一路不順呢?粟裕的好友陳賡大將在和粟裕一次聊天之中無意說出真相!陳賡對粟裕說道:古往今來中最不受歡迎的兩種人你都占了,你的仕途哪有順利?粟裕聽后笑道:知我者,陳賡也!
粟裕和陳賡這對好友都是很會打仗的戰將,雖然兩人都參加過南昌起義,當時陳賡是一位營長,而粟裕則是警衛班的班長,但是當時兩人并沒有過多的交集!粟裕和陳賡兩位大將真正在一起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友誼是在解放戰爭中平漢路的戰役,粟裕和陳賡才在一起配合作戰,當時陳賡率部歸粟裕統一指揮。在平漢戰役和攻打洛陽戰役中,粟裕指揮陳賡所部和華東野戰軍各部先后打掉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等部4.5萬余人,破路400多公里,攻克許昌等50多座重鎮。
在此過程中,粟裕善于打惡仗和硬仗,和善于在逆境中出奇制勝反敗為勝給陳賡留下極深的印象,粟裕和陳賡因為對軍事相同的見解和想法很快成為一對無話不談的好友和知己!兩人都很看好和敬佩對方,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淮海戰役中,粟裕和陳賡對戰法的選擇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默契,粟裕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中,部隊總在攻敵黃百韜時,粟裕一看如果直接攻擊,部隊勢必會傷亡過大。粟裕在深思熟慮下,決定由野戰攻擊轉為土工挖地道近迫作業,決定在黑夜的掩護下把交通壕挖到敵人陣地附近,而且要把交通壕挖到距離敵人前沿陣地30至50米處,這樣一來就極大縮小攻擊的距離。事后也證明這一招很見效。
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陳賡也用同樣的戰術,通過挖地道和挖交通壕的方式一點點迫近敵人,縮短攻擊距離,畫地為牢慢慢消耗敵人,當時中野有人質疑陳賡這種戰法太慢。在關鍵的時刻中,陳老總打電話問粟裕你們打黃百韜兵團時用什么辦法,粟裕說道我們當時是以挖交通壕和地道的方式,把交通壕挖到距離敵人前沿陣地30米至50米的距離去縮短攻擊距離!陳老總隨即大笑道:你與陳賡是英雄所見略同!
1958年在全軍工作會議上,粟裕遭遇到錯誤的批評,下了會議后在另外的會場上,竟然有人黑白顛倒污蔑粟裕不會打仗。陳賡站起來笑得問:你說粟裕同志不會打仗,那你說說還有誰會打仗?還有誰懂得打仗的藝術?你幫我們指出來,讓我們看一看。陳賡微笑的提問讓那人一下黯然失色,答不上來。
從1958年全軍工作會議下來以后,粟裕大將的身份變得異常敏感,當時幾乎沒有人敢去粟裕家看望粟裕,但陳賡不怕,陳賡是粟裕的好友兼知己。
陳賡去看望粟裕喝茶時說道:古往今來有兩種人最不受上級的歡迎,也容易遭到上級的猜忌。一是戰功過大,往往是功高震主,這種人是最容易遭遇到上級的猜忌;二是不想懂得迎合上級的心思辦事,就是不太喜歡溜須拍馬。這兩種人是最不受上級歡迎的人,也往往容易遭遇到上級的猜忌,從而引火燒身。這兩種性格特點占其一是不受上級的歡迎和容易遭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說到這,陳賡看向粟裕說道:你老兄倒好,兩者全占據,你的仕途怎么會順利呢?
陳賡說完以后,粟裕哈哈笑道:知我者陳賡也!說完以后粟裕以茶代酒敬陳賡,向陳賡投來贊許的目光。
對于粟裕來說,陳賡不但是自己的好友,更是自己的知己!兩人的友誼可以用高山流水遇知音來形容。
建國后,開國大將粟裕為何仕途不順呢?陳賡在和好友粟裕的笑談中說出真相,不受上級歡迎的兩種人粟裕都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