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遼,面對多樣的反抗。
女真反抗最激烈,最終滅了大遼。而渤海人的反抗最持久,僅僅一次起義,就持續四十年,不得不佩服這份毅力。
起義領袖燕頗,渤海遺民,大遼黃龍府衛將。
公元975年,此時大遼還很強盛,渤海人也不慫,燕頗率領想復國的渤海人殺掉都監張琚,反了。
點火者,滅之。
大遼派耶律何魯不領兵平叛,照頭就打。
打了數十場,燕頗率先頂不住了,在鴨綠江旁邊大敗。
不過這貨腦子也活泛,以身殉起義的思想完全沒有,敗了就跑。
可耶律何魯不干了件沒膽色的事情,自己沒領兵追擊燕頗,讓弟弟耶律安摶追去了。
燕頗跑到了兀惹城,就是現在黑龍江通河附近。
這是渤海人的地盤,反抗大遼的渤海遺國定安國也在這里。
耶律安摶兵少,真鉆到渤海人地盤得讓砍成肉醬,吃皇糧的人犯不上拿老命上,何況這活兒本來該大哥干,自己不當大冤種。
耶律安摶領兵回來了。
人是安全了,遼廷憤怒了,這么個小小的反叛都搞不定,大遼顏面何在!國家安全何在!
以耶律何魯不沒有親自追擊為由,從后背到屁股,一頓棍打杖擊,讓全遼看到不好好平叛就是這下場,不讓敵人鮮血淋淋你就皮開肉綻。
當時遼宋還處于激烈戰爭期,大宋對幽云念念不忘,雙方不停開懟。
這份牽扯使得遼國沒精力去剿滅山高水遠的渤海起義者們。
燕頗能夠在兀惹城一邊積累實力一邊對遼國搞騷擾。
在發展二十年后,公元994年,燕頗和盟友定安國決定搞波大的,雙方聯手,攻打歸屬遼國的鐵驪部。
遼國派奚王和朔奴等人領兵救援。
和朔奴這幫人領兵在鐵驪部駐扎幾個月,練兵養馬,秋日,天高氣爽氣勢高爽,開始攻打兀惹城。
燕頗看到這次遼軍備的認真打的兇猛攻,才認識到自己二十年的發展沒啥用。
打不贏就求和唄,卻遭了閉門羹。
和朔奴這幫人不同意,跑這么大老遠來打仗,就是為了獲得俘虜和無惹城的財富,你降了,我除了得點兒榮譽什么都沒有。
一切沒有物質獲得的榮譽都是浮云。
你不讓我活,我只能和你死戰。
兀惹城眾志成城和遼軍死磕,人家拼命了,遼軍又慫了,眼看實在打不贏。
和朔奴和副部署蕭恒德商量,這么打下去別說搶人搶東西了,說不定還得被渤海人反殺一波,不如搶點兒東西回去得了。
于是,遼國大軍不再作戰,化身清道夫,在東南方向洗劫之后,沿著高麗邊境回國,可畢竟運輸能力有限,繞這么一大群,人糧馬食全斷了,餓死凍死不少。
平叛失敗,還損失不少軍隊馬匹,奚王和朔奴和蕭恒德都貶了官。
不過此戰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對渤海這邊打擊都很大,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和大遼的差距。
公元1003年,燕頗、定安國等都向大遼朝貢臣服。
可這事兒不算完,這是大遼的想法。
公元1005年,澶淵之盟后,遼宋真正實現和平,遼國不再受制南方戰事。
騰出手的大遼終于有機會收拾渤海這邊的小卡拉米。
公元1012年到1020年間,遼圣宗親征渤海各部,抗爭四十年的燕頗起義徹底被剿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