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在新聞里看他為窮人洗腳、擁抱殘疾人,推廣平權運動等等,只是覺得他是一位“好人”、一位謙虛的人,不像教宗保羅二世有“魅力”,他在華沙勝利廣場的演講:“將JD教排除在人類歷史之外,是反人類的行為。”他給波蘭人民帶去信心的力量,推動了波蘭的變革。今天看到一篇介紹教宗方濟各在“文學修養”上的文章,他與博爾赫斯的友誼,讓我突然覺得他是一位很有趣的人、而且有著文藝青年的“浪漫”。
01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給你一個從未有過信仰的人的忠誠。
我給你我設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不營字造句,不和夢想交易,
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的核心。”
這是博爾赫斯在離世前寫的詩,他30歲因白內障手術,視力變得模糊,50多歲就失明了,他一直是用心靈寫詩,并感受“宇宙的奧秘”。
他告訴方濟各,盡管他不信教,但他向母親承諾過,每晚睡覺前會背誦主禱文。
60年前方濟各還是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他是耶穌會修士、在阿根廷圣菲市一所天主教中學教授文學與寫作。博爾赫斯的秘書曾是馬里奧的鋼琴老師,博爾赫斯對這些學生的寫作贊賞有加,不僅促成了他們的合集《原創故事》的出版,還親自寫序。
博爾赫斯在他的史詩中,對西西里的方濟各很是欽佩。
為了惠特曼或阿西西的方濟各 ,他們早已寫下了這首詩,
為了一件事,就是這首詩無窮無盡
它與一切造物的總和合一
它永遠不會到達最后一行
它因人而異
世界會變,但是我始終如一,我帶著悲哀的自負想到。
不知道這是不是馬里奧從阿根廷走向梵蒂岡,被選為教宗用了方濟各這個名字,而且一生在效法方濟各,用行為書寫愛。
“一切都是一種幻覺,唯有愛是永恒的。”
博爾赫斯則用詩歌在書寫“愛的永恒”,他常常探討幻覺與現實的關系。他認為,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是暫時的、易逝的,唯有愛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永恒力量。愛讓我們在這個充滿變幻的世界中找到歸屬感和安寧。無論生活多么復雜,愛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方濟各則把文學與生活相連,把信仰生活變得“浪漫起來”,他也因此有了“改革家”之名,卻也備受爭議。
02
方濟各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在“俄烏戰爭”期間、因他支持“和談”,很多支持烏克蘭的自由派反對他,甚至他們開始痛恨俄羅斯的文學和藝術。
方濟各則在他最后一封主要的教牧信函《論文學在人格養成中的作用》中,強調“小說與詩歌閱讀對個人成長的意義”,這看似給教會內部人員的書信,其實是給所有人。
人很容易受政治觀點、流行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和隔膜,但文學中的審美,可以讓人產生更包容的力量。
方濟各始終堅信,”文學與我們的實際生存息息相關,它涉及到我們與生俱來的張力、欲望和有意義的經歷 ”。
他關于文學的牧函肯定了一種道成肉身的敘事觀。對于方濟各來說,耶穌基督并非僅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那由激情、情感和感受構成的肉身,挑戰和安慰的話語,觸摸和治愈的雙手,解放和鼓勵的目光,由款待、寬恕、憤慨、勇氣、無畏構成的肉身;一言以蔽之,愛。”
他在信的結尾引用了保羅·策蘭的話:“那些真正學會看見的人,會靠近那看不見的事物。”
他的文學氣質及對“道成肉身”詩意化的理解,很容易打動作家,但卻容易讓理性的主教困惑。
美國諾獎作家托妮·莫里森就很贊賞他,2015年,莫里森對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表示:“我或許會因為這位方濟各教宗的爭議性與魅力而重新回到教會。他太有意思了。”
03
從他身上的文學氣質和理想主義,以及來自阿根廷深受“爆炸文學”和反殖民革命影響,就不難理解他此后推動的教會改革和簡樸生活、為窮人、弱小者服務。
他特別喜歡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傳說》。故事中,該隱與亞伯在死后世界的荒漠中重逢。他們生火、吃飯,并肩而坐,沉默無語,如同黃昏時分疲憊之人那樣。當火光照亮亞伯的額頭,該隱看到那塊石頭的印記。他放下面包,請求寬恕,卻又問道:“是你殺了我,還是我殺了你?”
亞伯答道:“我記不清了。但我們在一起,就像從前一樣。”該隱說:“現在我知道你真的原諒我了,因為遺忘就是寬恕。我也會努力去遺忘。”
如果現實世界就像詩歌一樣該多美好,昔日仇恨的兄弟終于可以坐在一起。
亞伯饒恕了該隱,他也不記得所受到的傷害,這只能是在天堂相聚時。
但JD的信仰不是一首詩,而是殘酷的“人類犯罪、墮落、救贖與審判”的故事,這因此會讓人感到殘忍,于是很多人已經不相信“地獄”,而只想要天堂的優美和無條件的愛。
不論怎樣,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也創造了多個第一。他是首位來自非歐洲的教宗、首位耶穌會士,而且推動教會里的“平權”,讓梵蒂岡變得更開明,并與其他宗教“對話”,但這也遭到保守派的批評。
他出生在工人家庭,擔任過夜總會保鏢。
21歲時,他患上了肺炎,不得不切除一部分肺葉,這也讓他更容易受到感染。
1958年,他加入了耶穌會,這一決定明確了他對社會正義和教育的承諾。
2013年3月13日,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樞機主教當選為教宗,這是一個歷史時刻。由于本篤十六世因身體原因辭去教宗一職,成為600多年來首位主動退位的教宗。
2013年3月13日,新當選的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城圣彼得大教堂的中央陽臺上向人群發表講話。
如今,這位88歲的教宗走完他傳奇一生。他一直在為最弱勢群體發聲。“我的人民很窮,我也是其中一員。”他說道。
新的教宗即將產生,是繼續改革還是會回歸傳統?是擁抱世俗世界還是超越之?這是JD教世界面臨的文化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