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燃油車時代就敢喊出"國民車"口號的品牌,這次終于把準了新能源時代的脈搏。咱們不扯虛的,直接劃重點:
"體面"不是堆料大賽,而是審美平權
約瑟夫·卡班操刀的"明珠"概念車,讓我想起上個月米蘭設計周上那些天價概念車。但榮威這次聰明就聰明在,把"設計平權"四個字甩在臺面上。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設計要么用力過猛,要么保守得像個充電寶。他們這次用珍珠"光而不耀"的東方哲學打差異牌,說白了就是告訴消費者:咱不玩土豪鍍鉻風,但也不當極簡性冷淡,要的就是那種開出去既有品位又不會嚇到丈母娘的微妙平衡。豆包AI上車,這次可能真不是畫餅
和火山引擎的合作讓我眼前一亮。現在哪家不說自己搞AI?但榮威這次把"情緒共鳴"和"邏輯推演"兩個關鍵詞擺出來,明顯是要動真格的。想象一下:雨天接孩子放學,系統自動切換溫馨模式;周五下班路上,車機感知到你疲憊的語氣主動播放輕音樂——這種細膩的交互體驗,可比現在那些只會背天氣預報的"人工智障"強多了。關鍵是他們把CTB技術和熱管理系統這些硬核技術打包進"超值"概念里,這就形成了軟硬兼施的護城河。"信賴"這張牌打得夠實在
在新能源車企集體內卷配置參數的當下,榮威選擇回歸造車本質。我注意到通稿里三次提到"家庭用戶",五次強調"國民車"。這明顯是要吃透25-35歲家庭增購市場——這群人既要科技感又怕當小白鼠,既要性價比又怕質量翻車。用賈健旭的話說,就是要做"雨天能送孩子上學,周末能帶全家露營,過年能跑長途回村"的六邊形戰士。
榮威這次煥新最聰明的點在于:沒跟風做百萬豪車仰望星空,而是彎腰把國民車的價值標準重新做了一遍。當新勢力們在800V高壓平臺和激光雷達上軍備競賽時,他們抓住了最樸素的用戶心理——中國家庭要的不是參數天花板,而是踏踏實實的"靠譜伴侶"。不過挑戰也很明顯:如何讓消費者相信傳統大廠的智能化能力?如何把概念車的設計語言真正下放到15萬級產品?這些都要看下半年量產車的落地情況了。
在新能源車越來越像電子快消品的今天,能沉下心琢磨"家庭出行本質需求"的品牌不多了。榮威這次要是能把設計、AI、品質這三碗水端平,說不定真能在混動家轎市場撕開個口子。咱們就等著看,他們說的"無需標價的體面",能不能從PPT走進千家萬戶的車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