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沖突恐將進入雙方打打談談的殘酷消耗階段,戰略耐心的比拼與外部環境的變化將成為破局關鍵。
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后,加沙地帶戰火重燃。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最新表態,已準備好立即開始就達成一項“全面”和平協議與以色列談判,通過釋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員換取以軍停戰并撤出加沙地帶。這一姿態是不是意味著哈馬斯愿意妥協且加沙全面停火協議有望達成呢?恐怕并不能那么樂觀。
在當前中東安全態勢下,以色列依托美國袒護,利用伊朗“抵抗之弧”遭遇重創的時間窗口,在加沙問題上妥協的意愿極低。而哈馬斯在此極度承壓之時,實際讓步的空間也不多。加沙沖突恐將進入雙方打打談談的殘酷消耗階段,戰略耐心的比拼與外部環境的變化將成為破局關鍵。
哈馬斯提停火以退為進
巴以1月達成的加沙停火協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停火然后釋放部分人質,第二階段是以色列撤軍并就未來加沙控制權歸屬等問題進行談判,最后才是全面停火。而在實際操作中,第一階段協議到期后,哈馬斯要求進入第二階段談判,以色列卻并不同意,反而要求哈馬斯延長第一階段停火并釋放更多人質。雙方在此問題上反復拉鋸,最終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決定恢復軍事行動,并繼續控制加沙北部以及費城走廊等關鍵區域。
4月23日,在加沙地帶北部加沙城,人們查看以軍襲擊后的學校。
哈馬斯在以色列打壓下拒絕屈服,但由于實力遭遇重創,外部支持方如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乃至伊朗等都遭遇打擊,因此與以色列正面對決或軍事抵抗的難度較大。在此情況下,哈馬斯采取政治戰的方式與以色列爭奪國際輿論話語權與道德制高點就成為一項重要策略。
事實上,從哈馬斯所釋放的信號看,依然是通過釋放全部人質換取以色列撤軍或進入第二階段談判,其實與之前哈馬斯的立場保持一致,并無顯著讓步。因此,哈馬斯屢次釋放出愿意和談的信號,實際上是希望將輿論壓力推到以色列一方,并且試圖調動以色列國內反對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力量,迫使以軍停火。
以色列欲借機鞏固戰果
哈馬斯試圖用政治攻勢以弱搏強,試圖以理服人,以色列則是通過軍事優勢恃強凌弱,以力欺人。
目前以色列自恃有三大優勢:一是在加沙地帶的軍事優勢;二是在地區層面伊朗“抵抗之弧”遭遇重創,敘利亞和黎巴嫩暫時都無法成為反以支點;三是美國的支持,這一點對以色列目前行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說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停火協議的支持導致內塔尼亞胡心不甘情不愿簽了停火協議,那么現在特朗普對以色列的偏袒則是為以色列肆意妄為開了綠燈。畢竟對以色列而言,所謂國際社會譴責如果沒有美國的約束就都是浮云。因此,以色列肯定希望借機實際控制加沙地帶,實現壓縮哈馬斯生存空間與被扣押人員歸來的雙重目標,這實際上也是以色列追求“絕對安全”的寫照。
外部變化成為破局希望
目前情況下,欲緩解加沙沖突還有很漫長的時間,打打談談的消耗戰可能成為該地區沖突態勢的主要特征。雖然外部調停方依然會努力勸和促談,以色列與哈馬斯也不排除會出于政治需要而開展一定的談判,但是由于雙方在根本訴求上的差異,談判與沖突之間的轉化可能就只是一步之遙。
對哈馬斯而言,未來將是對其斗爭意志與生存能力的極限考驗。對以色列而言,被扣押人員問題久拖不決和在加沙不斷窮兵黷武也是對內塔尼亞胡政治生命和以色列國際形象的消耗。而未來加沙局勢的轉機依然要看外部形勢的變化,包括美國是否愿意施壓以色列、伊朗等抵抗力量實力能否恢復等。
總之,加沙沖突仍將持續,對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而言,這無疑是漫長的冬季。對于國際社會而言,實現巴勒斯坦建國、實現國際正義依然是路漫漫。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周亦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編輯 深海星 深海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