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 為助力福建廈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4月22日,由廈門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主辦,市制造業工會聯合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廈門材料研究院承辦的“新質講堂”——大國工匠宣講暨技藝交流活動舉行。
廈門工會“新質講堂”首次開講。盧月 攝
本次活動是“新質講堂”的第一課,以“弘揚工匠精神 爭做技能先鋒”為主題,通過大國工匠宣講、工匠人才技藝展示交流等方式,引領廣大職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工匠文化、踐行技能報國,為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顒友埓髧そ硹罱鸢病⒑勇宕蠊そ炒抻澜茏鳌昂霌P工匠精神 爭做技能先鋒”主題宣講。
楊金安是河南洛陽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電爐班大班長,身為大國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特級技師,他以《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爭當大國工匠,建功制造強國》為題,結合中信重工企業文化,講述從煉鋼工人到大國工匠的成長經歷和工匠精神傳承。
1984年高中畢業后,楊金安進入中信重工從事爐前冶煉工作。出于對煉鋼事業的執著與熱愛,楊金安積累了豐富經驗,練就了“火眼金睛”的獨門絕活——僅憑肉眼判斷鋼爐溫度,便能和控制室顯示器的數據相差無幾?!?7歲走進冶煉車間,從那時起我天天揣著筆記本隨時隨地做筆記。為了增加樣本記錄,即便不是我當班,我都到單位邊干邊記。”楊金安回憶道。他就這樣圍著煉鋼爐記了41年,寫滿了70多本、40多萬字,不僅有大量數據,還包括無數的圖標、分析及經驗總結。多年來,他帶領團隊聚焦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通過持續創新,煉出了航空航天鋼、特種鋼、核電鋼、石化加氫鋼等一系列“高精尖”鋼種,為洛陽乃至全國煉鋼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崔永杰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第八研究室員工,身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河洛大工匠、特級技師,他以《熔融之間——鈦合金焊接大師的技術傳承和人生淬煉》為題,講述自己全程參與國家三代潛水器研發,見證最關鍵部件艙建造技術突破的歷程,分享技術傳承與人生淬煉的感悟。
崔永杰1993年參加工作,堅守一線32年,其有色金屬焊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首創真空特殊電子束焊接技術,高質量完成“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潛水器耐壓艙焊接工藝開發和制造;首創LNG板片全自動焊接、鈦合金雙槍-MIG焊接等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約外匯3.3億元?!肮ぷ魇切扌校a品是修煉,不浮不殆,不急不躁,久久為功。打磨意志、修煉技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贝抻澜茉谛v中說。在他看來,工匠精神是堅守初心的品質,體現在每一道工序、每一條焊縫上。
中船725所第九研究室部門負責人馬志超在聆聽宣講后表示,深切感受到國家富強的根基之一,就是有許許多多像兩位前輩一樣的工匠在基層一步一步用自己的經驗、汗水為國家戰略服務?!白鳛槟贻p一代,很榮幸能參與‘國家重器’的研發建設,我將加倍努力,不負前輩叮囑,不負時代所托。”馬志超說。
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代表認真聆聽宣講。盧月 攝
當天下午,“新質講堂”還走進科研一線,在廈門雙瑞產業園廠房,與會人員觀摩了焊接領域工匠大師的精湛工藝和獨特技能。崔永杰現場展示有色金屬焊接技術,河洛工匠賀智濤展示黑色金屬焊接技術,集美職業技術學校焊接班學生現場進行實操演練,請工匠大師從工藝難點、操作規范性等角度進行專業輔導?,F場還圍繞焊接工藝、職業發展等話題進行踴躍交流。
本場活動標志著“新質講堂”正式啟動。舉辦“新質講堂”,是廈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大背景下,深入實施創新引領工程、加快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靶沦|講堂”不僅是產業工人的培訓課堂,也是根植廈門產業土壤,集思想引領、技能傳承、創新賦能于一體的開放性平臺,為傳統產業注入更多“新質基因”,為新興產業培育更多“新質人才”。(盧月 王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