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必修課”??僧斒摺⑹人粲纬蔀槌B,不僅讓人身心俱疲,更可能悄悄“折壽”。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為了“爭取時間”,或是“多補幾小時”,在睡眠上越發貪心??蛇^猶不及,尤其是步入50歲后,更應審慎對待:在失眠、嗜睡、夢游這三者中,究竟誰才是最狠的“殺壽者”?
不得不承認,睡眠紊亂常常由壓力、不良習慣和生理變化共同作用。失眠者為趕項目、熬夜追劇或夜讀,深夜難眠;嗜睡者因周末“補眠”過度,白天昏昏欲睡;夢游者則在睡夢中“出走”,既危險又擾人。三者皆因常刺激神經系統,或使內分泌失衡、激素紊亂。
一、高發率與易被忽視
步入中年后,生物鐘逐漸紊亂,褪黑素分泌減少,失眠高發。同時,不少人為“補償”前晚的睡眠不足,轉向白日小憩,久而久之就形成嗜睡習慣;至于夢游,雖發病率較低,卻容易因驚恐或受傷令健康隱患倍增。
二、自我調節的偽安全感
許多人誤以為“少睡一天頂多精神差幾小時”、“多睡幾小時能補回來”,或覺得夢游只是“夜間小插曲”??僧斠雇磔氜D反側、白天昏昏欲睡、半夜不知身在何處,身體和大腦的修復機制已被嚴重干擾。
失眠:慢性傷害,風險最高
據調查,超過1/3的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擾。長期睡眠不足,會讓心血管承受更大壓力,易誘發高血壓、冠心??;代謝紊亂,還會增加Ⅱ型糖尿病、肥胖和阿爾茨海默癥風險;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各類疾病,心理健康也難以保障。
嗜睡:看似補償,卻易成惡性循環
偶爾打個盹無可厚非,但若每天睡超9小時且依然困倦,不僅會讓血糖血脂指標上升,還會加重心肺負擔。研究指出,過度睡眠與抑郁、心血管事件和早亡率呈正相關,長期嗜睡者的心衰和中風概率顯著高于正常睡眠者。
夢游:看似“睡著”的危險
夢游者在深度睡眠中啟動活動,大腦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極易跌落、撞傷。雖然單次夢游未必直接“折壽”,但反復發生會讓大腦反復經歷“半醒半睡”的紊亂狀態,長期來看,或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并可能伴隨夜驚、夜尿等問題,加劇身心疲憊。
失眠對身體的慢性消耗最兇猛,嗜睡和夢游則各有隱患:嗜睡者被“補償”蒙蔽,反而深埋健康隱患;夢游者在“無意識”中透支安全和精力。三者并存更可怕,如果同時面臨這三種問題,危害將呈疊加效應。
50歲后,別太貪心:既不要以為“多睡就萬事大吉”,也別拿“少睡磨練意志”當借口。保持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按時作息、避免過度午睡;睡前少碰電子屏幕,必要時可聽輕音樂或做放松訓練;若失眠或嗜睡嚴重,或出現夢游現象,應及時就醫,排查激素、甲狀腺和神經系統問題。
睡眠是身心的加油站,過度或不足、過度活躍都會讓這座加油站“爆表”,消耗你的壽命儲備。50歲后,別再貪心多一會兒或少一秒鐘的睡眠。與其一味追求“量”,不如著力提升“質”,才能讓晚年時光既充沛又安穩。愿你在黑夜與白晝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守住健康與壽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