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衣炮彈局,作者 | 牙尖
“為什么都要當演員呢?演員難道是最低級的職業嗎?”時至今日,仍沒有人能解答章子怡的疑惑。《俠客行不通》里徐志勝的表演恐怕只會讓章子怡更加確認——沒錯,內娛演員的門檻就是這么低。
如果說徐志勝的脫口秀表演是在“丑”上變著法兒地進行自我嘲諷,那《俠客行不通》里他的表演純粹就是“持丑行兇”嘲諷觀眾了。任何一個橫漂年齡超過三年的路人甲都能做到的聲臺形表,徐志勝完全做不到,但他獲得了橫漂們可望而不可即的頂級機會——平臺A+劇的男一號。此情此景縱然是羅永浩也沒辦法“大局觀”了。
或許《慶余年2》里徐志勝“驚鴻一瞥”的熱度給了制片方盲目自信,以為脫口秀演員的觀眾緣等同于頂流明星的流量包,只要出現就可以保證劇集熱度維穩。現實情況是,頂流的基本功再差,還有張臉讓粉絲們無限包容,徐志勝有什么?他連標志性的逗號劉海都沒了。
徐志勝在《慶余年2》客串徐書史(圖源:豆瓣)
這不單單是“審丑時代”的悲哀,站在行業角度來說,《俠客行不通》是制片方饑不擇食下的決策失誤,更進一步地說,它暴露了語言綜藝藝人職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脫口秀演員集體客串
制片方或許有個誤解,并不是說大家稱呼徐志勝他們為脫口秀演員,他們真就是演員了。脫口秀演員的“表演”主要呈現在對生活的另類詮釋和本質性解構,是一種文本語言上的表演。縱然是付航和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冠軍,也只是進行一些動作層面的夸張化表現。
這就意味著,脫口秀演員更多是語言層面的表演者,而非故事環境的演繹者。
脫口秀演員們可以貢獻有趣的觀點和“包袱”,這種優勢更多應該體現在內容創作的幕后,而非臺前,于是,這種錯位的供需關系讓不少脫口秀演員在影視作品中貢獻了災難級別的表演。
從李誕出演《被光抓走的人》開始,不斷有脫口秀演員突破舒適區,在影視作品中進行客串。楊笠、楊蒙恩出演古偶《七時吉祥》,何廣智在《時光代理人》試水,王勉在《我在他鄉挺好的》《平凡之路》《女士的品格》里做綠葉配角。去年的《不討好的勇氣》直接來了個脫口秀演員大團建,童漠男、江梓浩、龐博、Rock、寧家宇、程璐、石老板、六獸都來了,笑果派與單立人派演員在這部劇進行了“歷史性會晤”。
何廣智在《時光代理人》里客串外賣員(圖源:豆瓣)
可以說,之前脫口秀演員的表演更多是配角陪襯,或者簡單客串,很多情況下是本色出演,但是這次的《俠客行不通》直接讓徐志勝來當絕對主角,呼蘭、孟川、鳥鳥、偉大爺、Kid、毛豆等演員來驚喜客串。
目前看下來徐志勝顯然撐不起場子。生澀的演技頻頻讓人出戲,讓人以為誤以為副導演沒看住場子,湊熱鬧的游客擠到了鏡頭前,更別提基本臺詞也念得囫圇不清,不由讓人感嘆山普威力果然強大。
一段徐志勝和鳥鳥的演技對拼,更是直接具像化脫口秀演員的“尷尬式演技”,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懟,完全沒有語言機鋒的狡黠,反而像De-
epseek附體在擬人化學習。
鳥鳥在《俠客行不通》中飾演老板年郝美(圖源:@俠客行不通官博)
其實,非傳統科班表演出身的喜劇人轉型也不少有。郭德綱手下的德云社相聲男團和趙本山旗下的本山弟子們都算是演技門外漢,但在相聲和小品舞臺上,演員們有20分鐘以上的時間,可以隨機應變進行既定情景演繹,這種經歷間接培養了他們的表演技能,可以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影視劇作品中。
然而,脫口秀演員顯然缺乏這種磨練,他們只能在舞臺上進行短暫的5分鐘自我性表達,這意味著他們的表演訓練的都是建立在語言節奏感和內容豐富度方,沒有其他人的互動刺激來訓練他們的表演技能。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喜人”里面的土豆和呂嚴,兩人都是脫口秀演員出身,成為了漫才搭檔后,有了基本的表演能力,但在話劇演員匯集的“喜人大舞臺”上,他們明顯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后面紛紛進行專業的演技指導,而Sketch的表演經歷也讓他們有了不小的進步,這種進步讓他們在《大王別慌張》《沙塵暴》《大場面》等作品中表現出色。
呂嚴和土豆主演短劇《大王別慌張》(圖源:豆瓣)
然而,徐志勝一沒李雪琴的天分,二沒土豆呂嚴的學習經歷,制片人遞過來本子,立馬上頭應了,試圖用暴力丑學在內娛掀起更大的波瀾,此情此景,真的很想說“Audience Lives Matter”。
不如認真來做綜藝咖
站在脫口秀演員的角度來說,語言類節目出身的藝人職業天花板比想象中要低。
時間倒回到十年前,橫空出世的《奇葩說》讓馬薇薇、范湉湉、肖驍、顏如晶、姜思達、陳銘成了炙手可熱的內娛紅人,他們也曾尋找“辯手”之外的職業發展,來延續自己的熱度。馬東曾帶著一群人在喜馬拉雅平臺上做了知識付費《好好說話》,結果收益并不如預期,很快就偃旗息鼓。
隨著《奇葩說》正式落幕,當年倚靠節目的幾人熱度立馬斷崖式下跌,之后,李如儒發力短視頻平臺做起搞笑博主,顏如晶開啟了直播生涯,姜思達在小紅書當起了賣貨主播。好在之前的人氣積累讓他們有了一定的認知度,短視頻和直播等輕量化媒介資源給了他們露出機會,否則也是泯然眾人。
顏如晶抖音賬號界面(圖源:抖音)
《奇葩說》辯手們如今的人生境遇,雖然有各自選擇的主觀因素在,但也免不了市場選擇的客觀推動。
在內娛的影視工業化體系中,語言類節目出身的藝人在臺前根本沒有競爭力,尤其當下的內娛新人一茬接一茬,不缺長得好的,更不缺能力強的,更重要的是,語言類節目在緊張的輿論環境下逐漸收縮,使得他們的觀點也沒有了真正的釋放舞臺。
也許是《奇葩說》辯手們的前車之鑒,讓脫口秀演員們有了職業焦慮,所以紛紛想要轉行,只不過,轉行的步子跨得太大,代價都建立在了觀眾的痛苦之上。
呼蘭、孟川、偉大爺、Kid客串《俠客行不通》(圖源:@俠客行不通官博)
與其削尖了腦袋想著怎么當上男一號女一號,不如想想怎么在綜藝節目里當上貨真價實的主咖,畢竟,后者對于脫口秀演員們來說要簡單得多。
綜藝咖的稀缺早就是業內共識,楊迪幾乎是所有節目組組盤名單的第一位,但是分身乏術的楊迪救不了所有綜藝的場,必須有新人接棒才是穩固綜藝市場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節目組就需要挖掘可替代的嘉賓來進行補位,既能妙語連珠,又能搞笑風趣,沒有人比脫口秀演員更合適。
同樣是徐志勝,在綜藝《一見你就笑》里要自然許多,節目里他不斷拋梗制造笑料,高情商人設收獲觀眾好感,最重要的是,綜藝里的他不需要背臺詞和走位,他只需要按照臺本玩游戲插科打諢就好。綜藝,顯然是他的舒適區。
徐志勝擔任綜藝《一見你就笑》常駐嘉賓(圖源:@騰訊視頻一見你就笑)
同理,龐博在《半熟戀人2》里針對情感關系進行觀點輸出,黃執中在《再見愛人》里做觀眾的嘴替,楊笠在《展開說說》提供女性視角發言,所有人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也收獲了最多的觀眾認同。
與其在影視作品中消耗觀眾好感,不如根據自身情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路徑,對自己好,也對觀眾好。況且,現如今這個環境,別總想著走出舒適區,說不定走著走著就找不到回來的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