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做開火準備了?不料解放軍速度太快,已準好萬全準備,美高官預感不妙,發出緊急預警:戰斗一旦打響,菲律賓日本都將被去軍事化。
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這次真是豁出去了,不僅翻修了第一、第二島鏈的廢棄機場,還在日菲新的民用港口搞"軍民兩用"補給站。要把整個西太平洋變成自家的武器陳列室,飛機軍艦走到哪都能隨時"加油裝彈"。
美軍現階段,打算打造一個全球最大預支戰備倉庫,直接把能裝備3個重型旅的武器彈藥堆到菲律賓的蘇比克灣和克拉克基地附近,在美軍的計劃中,33000平米的超級軍火庫正在拔地而起,這面積相當于五個足球場連起來!
這第一個戰備倉庫,就是在菲律賓,接下來,美軍還計劃在東南亞連造12個這樣的"彈藥庫",里邊不僅塞滿了海馬斯火箭炮、斯特瑞克裝甲車這些"大殺器",連機場搶修設備和工事建材都備齊了,按照五角大樓的規劃,這些倉庫能讓美軍在亞太地區支持45天!
眼下14000人的美菲聯合軍演正熱火朝天,美軍9000人、菲軍5000人把南海當成了練兵場。更夸張的是美國還叫來了14個國家觀摩,這哪是普通演習?分明是在提前踩點熟悉戰場環境!
要說美軍最危險的部署,還得數那批射程700公里的PRSM戰術導彈。美軍目前把它們部署到了琉球群島和呂宋島北邊,配合能封鎖巴士海峽的NSM反艦導彈,整個東南沿海都在射程覆蓋范圍內。此外,還有海馬斯火箭炮,它的機動性極強,打完4枚導彈就能迅速開溜,是個極大的威脅。
很明顯,美國分明是想復制烏克蘭模式。在亞太提前囤積軍火,等沖突爆發就能快速武裝代理人。但南海不是東歐,中國更不是俄羅斯!
中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戰略縱深,真要拼起消耗戰,誰先撐不住還真不好說。
從北斗衛星到東風快遞,從隱身戰機到航母戰斗群,中國這些年拼命積攢的實力可不是擺設。最近火箭軍頻繁亮劍,南海艦隊晝夜巡航,空警-500預警機常態化戰備,就是要告訴美國這些域外國家:敢越雷池半步,管你什么預置倉庫還是戰術導彈,分分鐘讓你見識什么叫"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要說戰備,還得是中國速度,解放軍已做好萬全準備,當美菲聯合艦隊在南海擺開陣仗不到24小時,中國這邊直接甩出兩記重拳。一邊在自家海域拉開實彈射擊大幕,另一邊火速與越南組成海警聯合編隊。
近日,中國海事局宣布解放軍要在南海展開四天實彈射擊訓練。如今,中國的航母編隊穿越巴士海峽如入無人之境,轟炸機群貼著島鏈畫圈圈,遠程導彈說打哪就打哪。
在南海,團結友國也很重要,近日,中國海警永興艦、西沙艦直奔北部灣,和越南海警船組隊開啟2025年首次聯合巡邏。
要知道中越這對"鄰居搭檔"從2006年就開始聯合執法,19年磨合下來早練出了默契。這次巡邏不僅查漁船、抓違法,北部灣海域的漁船管理、犯罪打擊、突發事件處置,更關鍵的是給南海局勢按下"定海神針"。這種經年累月攢下的實戰經驗,可比臨時湊數的軍演實在多了。
美菲在巴丹群島部署的NMESIS反艦導彈能打185公里,新測試的"堤豐"中程導彈射程飆到1800公里,可那又怎樣?中越聯合艦隊一出來,美菲辛苦營造的威懾力蕩然無存!
中國航母編隊這兩年進出西太平洋也很頻繁,山東艦前腳從巴士海峽出去遛彎,遼寧艦后腳就帶著轟炸機群來次"自由航行"。美軍這些年砸錢搞的島鏈封鎖,在解放軍眼里早成了擺設。
當然,除了和越南合作,中國還和馬來西亞合作資源開發,和印尼合作進行海上搜救,這套組合拳打下來,早把美國的離間計化解于無形。
最關鍵的是,中國的硬實力擺在這里,咱們的東風-21D和東風-26這兩款"航母殺手"射程直接覆蓋到第二島鏈,末端突防速度超過10馬赫,只要雷達鎖定,美軍航母就得做好有來無回的準備。
這次美菲軍演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暴露了美國的致命軟肋,在南海,他們永遠找不到真正的盟友。
別看菲律賓現在和美國是站在一起的,背后全是算計,菲律賓想靠著美國實現經濟騰飛,但反倒先被美國給坑了,美軍現在還要賣給菲律賓一批F-16戰機。可看看菲軍那點可憐的軍費,買得起也養不起啊!
現在,美軍內部常年和中國打交道的軍官,早已經對美軍的戰斗力不抱任何希望,連五角大樓自己的報告都承認:到2027年,中國在西太將具備絕對軍事優勢。甚至有美高官表示:戰斗一旦打響,菲律賓日本都將被去軍事化。
說到底,美國現在面臨的是個死循環,想維持霸權就得往亞太堆軍事資源,可堆得越多反而越暴露自身弱點,可以說是得不償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