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就是健康”,這是許多人對健康的傳統認知,而現代的科學健康觀念早已超越這一維度。
01
沒病但身體不舒服
這樣算健康嗎?
經常覺得累、困、沒精神,還睡不好覺......這種沒病但渾身不舒坦的狀態,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在 “報警”了!
雖然還沒到生病的程度,但已經到了亞健康臨界,提示我們要警惕很多慢病的風險,例如:
當血壓在120-139/80-89mmHg之間,雖然尚未達到我國的高血壓診斷標準,但并不是健康的血壓水平,可能是高血壓前期,要引起重視。
空腹血糖在6.1-6.9mmol/L,餐后 2 小時血糖在 7.8-11.0mmol/L,胰島素抵抗可能已經開始,警惕是糖尿病前期。
02
沒病但情緒內耗
這樣也算健康嗎?
不只是身體不舒服,我們的心理問題也很容易被忽視。
像焦慮、抑郁、煩躁、沮喪這些不良情緒也在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身體,長期以往引發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健康問題,例如:失眠問題、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復感冒、口腔潰瘍且傷口愈合慢。
03
沒病≠健康
真正的健康是什么?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其中提到: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那么,真正的健康具體是什么樣的,你能做到幾點?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往往具備以下特點:
?保持良好的睡眠,能夠快速入睡,睡眠質量高。
?健康的飲食,攝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
?規律的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有以下表現:
?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輕易被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控制。
?面對挫折和壓力時,能夠迅速恢復,不至于被困難擊垮。
?對生活持有積極的態度,能夠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清晰的認識,能夠接納自己。
不只是我們剛剛提到的身體和健康問題,社會適應能力也很關鍵。
一個社會適應良好的人,往往具備以下特質:
?能夠與家人、朋友、同事保持和諧的關系。
?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平衡工作和生活,避免透支身體和心理健康。
??從今天開始,走出“無病即健康” 的認知誤區,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讓健康管理成為你的日常生活方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