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彭水縣龍溪鎮漆樹村1024畝香椿基地進入采摘旺季,村民們穿梭于矮化密植的香椿林間,手指翻飛間將鮮嫩的椿芽收入筐中。
“今年氣候適宜,香椿長勢比往年更好。”基地負責人馬丹強望著忙碌的采摘場景介紹道。據悉,今年的采摘期自3月下旬持續至4月底,預計總產量達200余噸。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80%的鮮芽將通過專利凍藏技術和精深加工,變身香椿醬菜、凍藏香椿芽等產品,推動企業營收預期增長10%。
馬丹強是彭水縣龍溪鎮人,2010年返鄉創業注冊成立了彭水縣百業興森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在龍溪鎮流轉土地建設了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后又陸續組建香椿研發中心(重慶市香椿科技專家大院),帶領團隊突破傳統種植瓶頸,通過與西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成功研發香椿高產栽培及凍藏保鮮加工技術等多項專利技術,不僅解決了樹高采摘難、季節性強的產業痛點,更讓香椿實現四季供應。其創新成果先后榮獲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等榮譽,企業累計獲得27項專利認證。
科技賦能下,昔日的山野時蔬已發展為集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目前企業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開發的凍藏香椿芽、香椿醬菜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產業興旺帶動村民共同富裕。采摘季期間,基地日均用工量超過百人,僅勞務工資就支付近50萬元。當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參與加工等多種形式實現增收。
漆樹村6組村民黃厚江常年在香椿基地務工,包括基地管護、椿芽采摘及加工等,“現在在基地務工每天有100元錢的收入,每月工資3000元,既能照顧家庭,也能實現增收。”
作為新晉重慶市林業龍頭企業,馬丹強表示,將依托科技專家大院持續創新,研發更多香椿系列產品,推出香椿豆腐乳、椿菇醬菜、椿筍醬菜等新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為全縣乃至重慶的香椿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上游新聞記者 王乙竹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