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3日凌晨,白宮突然表示對華商品關稅從145%大幅下降至65%,這究竟是特朗普“想通了”還是“玩脫了”?
更“玄妙”的是,在特朗普說出這些“想法”前,中方已經率先給出了預判,從“美國做法”到“美國態度”一字不差。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重返白宮的特朗普就以“對等關稅”為名,將中國輸美商品稅率推至145%,試圖復制上一任期貿易戰的“極限施壓”。
然而這一次中方的反制不管是從“速度”上,還是“力度”上,都讓特朗普“措手不及”。
中國的反制包括:對美眼中的“香餑餑”能源和農產品加征到125%關稅;把稀土出口管制再度擴大7種關鍵材料,還將16家美企列入“實體清單”。
這一次連美國軍工復合體也嘗到了“卡脖子”的滋味。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心心念念想要的“強硬人設”在此次對抗里“土崩瓦解”。
如今特朗普不光面臨著國內超過150起以上的訴訟,在4月21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里,他的支持率也“勇奪新低”,甚至都有3/4的首訪者認為這屆選舉特朗普就不應該參加。
很明顯特朗普“失算了”,而他失算的最大理由就是“誤判”了中國態度,所以特朗普也只能軟化態度不斷上演“反轉”戲碼。
23日美媒《華爾街日報》爆料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削減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并且根據白宮“內部人員”透露,關稅很可能降到50%至65%這一區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美國忽然出現“降溫”?實則里面暗含了“三重邏輯”,讓特朗普不得不這么做。
自從特朗普進入第二任期以來,中國就成為“核心關注對象”,令特朗普沒想到的是美國經濟率先迎來“三殺”。
4月開始,美元指數下跌5%、標普下跌6%,甚至是美債利率上升,都成為特朗普“搞破壞”的證據。
這與美政府所希望的“對中國傷害>對美國傷害”產生了預期的違背,甚至讓美媒都直接表示: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損害將“不可逆轉”。
如此一來,“自損1000僅僅傷敵800”成為了美國面臨的現狀,按照經濟專家王孝松所說,美國關稅相當于把“物美價廉”的產品拒之門外,長久下來通脹必不可免。
再有隨著中期選舉的臨近,前文所述民眾支持率下降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對農產品的反擊也打到了共和黨痛點。
由于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關稅戰卻導致農產品積壓,這樣一來農業州的選民在中期選舉中的態度很可能產生極大轉變。
對于以“紅脖子”為基本盤的特朗普來說,這種變化無法接受。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特朗普仍未放棄“戰略試探”的想法,比如這次“關稅下調”消息,就繼續保持了之前的“分級制度”——即對華加征145%關稅,但部分產品提至245%。
不同的是,調整后的稅率為部分“不影響美國安全”的產品僅征收35%。影響的則100%起步。這種將商品分為“戰略”與“非戰略”兩類的做法,其中深意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
所謂“手機、顯示器等日常用品”稅率降至35%,但“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機”仍能維持100%以上重稅,完全就是一套“白菜價引流、高端貨宰客”的布局陷阱。
或是為了遮掩這樣一個“目的”,當日稍晚特朗普又重新展現“硬氣”,宣稱中方必須同美達成協議,否則想要和美國做生意“沒門”,試圖將中方注意力重新拉回“談判”里。
只可惜對于美國玩的這一套,中國不僅“早有預判”而且“絲毫不差”。
同一天稍早中國外交部已經明言:美國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還想和中國打交道?不可能!
在特朗普發表完言論后,生怕他不理解“中國態度”,外交部再度強調: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為什么中方能夠提前“知曉”特朗普的想法呢?實則源自中國在這場教科書級別的“反制策略”里,早已經完成了3大布局。
第一個就是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構建了“去美國化”貿易圈子,這一協議不僅包含東盟十國和中國,也包括美國“盟友”日韓澳新這些“新北約”成員。
這一招如今已經“大放異彩”,今年一季度東盟對華貿易占比升至16.6%,中方也接連訪問了東南亞三國。不僅簽署了40多項協議,更聯合越南海警建立了聯合巡邏機制。
其次中國早已經打造了“經濟壁壘”來對沖美國的“關稅大棒”,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9.78萬億元,彰顯中國經濟活力。
而經過連續3個月增持后,中國黃金儲備達到7370萬盎司,更添“風險保障”。
最后中國“加速技術自主化”才是真正的“兜底法寶”,美國想要玩“禍心潛藏”這一套中國清清楚楚。
如今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已然突破35%,中芯國際更是把28nm芯片價格“給我們打了下來”,直接從5000美元驟降至1500美元。
尤其是中國國持續增加三大項的投資:即芯片AI和可再生資源,直接在相關領域挑戰了美國的權威地位。
以AI技術為例,DeepSeek強勢崛起成為“力壓”美國ChatGPT一頭的頂級產品,汽車領域比亞迪更是超越特斯拉,在去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
這樣的情況美國難道不知道嗎?知道但是也沒有辦法。特斯拉業績下滑13%的背后,正是70%的供應鏈離不開中國的現實。
創造這一條件的,其實正是特朗普自身。
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發動301調查后,中國已經意識到“獨立自主”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做最壞的打算同時,做最好的自己”。
8年以來,非洲采購商數量年增長18%,一帶一路貿易額突破2萬億美元,甚至是北斗導航系統達到了厘米級精度,都是美國“倒逼”的結果。
特朗普播種下的“苦果”正由自己進行品嘗,而且中方做出的“最重磅預言”還不止于此。中國還說過: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
如今國際盟友的“反水”正在加速美國孤立。歐盟“頂著壓力”半個月內就對中國達成“電動汽車關稅”替代方案,英國更是直接把貿易政策國務大臣和國防參謀長“兩員大將”都派向中國。
如果美國仍然不能把“服軟”落到實處,甚至是繼續反復無常的話,那么特朗普的最終結果無非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說法,淪為一個笑話。
#發優質內容享分成#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快評|對華關稅或“大幅下降”,市場壓力之下特朗普“急于與中國達成協議”》
觀察者網《“中國知道,特朗普何時會眨眼”》
央視新聞《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降至上任以來新低》
新華網《執政將滿百日,特朗普政府面臨國內“三重暴擊”》
環球時報《特朗普稱或將大幅降低對華關稅,中方回應》
人民網《就美總統、財長言論答記者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