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緊緊抓住國家糧改飼項目省份的重大機遇,以全株玉米青貯為重點,以牛羊規模養殖為載體,以質量效益提升為目標,不斷總結推廣增草節糧技術模式,大力實施“秸稈節糧變肉換奶”戰略,全省糧改飼工作穩步推進,牛羊產業加快發展,初步走出了一條“以養定種、種養結合”的農區優質草畜發展新路子,草食畜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不斷增強,畜牧業大省地位更加鞏固。
深化認識 高站位推進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改飼工作,連續多年將草食畜牧業發展納入省委一號文件,從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和確保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的高度予以明確和安排部署。2022年以來,省政府先后制定出臺的《河南省肉牛奶牛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關于推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河南省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河南省糧食節約行動實施方案》,均對糧改飼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同時,為加大法治保障,河南省將“鼓勵和扶持開發飼草飼料資源”寫入2024年新修訂的《河南省畜牧條例》,通過法律的形式為糧改飼工作保駕護航。
全省糧改飼試點縣由2016年的8個擴大為目前的78個,連續4年穩定在75個以上,糧改飼面積由2016年的32萬畝擴大為目前的195萬畝,連續4年超額完成部里下達任務量的50%以上。9年來全省試點縣累計完成糧改飼面積1158萬畝、全株青貯2811萬噸,示范帶動全省優質飼草發展到400萬畝,累計節約飼料糧約1120萬噸,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
加大扶持 多政策促進
牛羊等優質草畜發展是糧改飼工作的原動力。河南省自2016年開始將優質草畜作為農業“四優”之一突出來抓;2017年-2021年,省財政連續五年,每年統籌2.5億元資金專項支持肉牛奶牛產業發展;2022年,出臺了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養牛貸款貼息、母牛政策性保險、現代種業提質、黃河灘區草業帶建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優質草畜發展政策體系。
河南省統籌使用糧改飼、優質苜蓿發展行動等項目資金,大力發展以蘭考縣為核心的黃河灘區優質草業帶,一方面積極引進首農、蒙牛、現代牧業等奶牛養殖龍頭企業,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萬頭奶牛養殖場5個;另一方面引進田園牧歌、河南合博等優質飼草龍頭企業,發展現代化飼草種植基地。目前,灘區優質飼草面積發展到81萬畝,年提供優質裹包青貯苜蓿15萬噸,實現了“鎖風沙、治鹽堿、改生態”,為黃河灘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探索。
在國家和省級雙重政策的激勵引導下,全省牛羊產業加快發展,年出欄千頭以上牛場發展到179個、年出欄千只以上羊場發展到705個,全省肉牛、奶牛、羊規模養殖比重分別提升至40%、70%、30%,較2016年提升了17、7、9個百分點,培育了42個養牛大縣、41個肉羊大縣、18個奶源基地建設重點縣和9個灘區草業帶重點縣,河南草畜互促、草畜兩旺的態勢更加明顯。
典型引路 高標準推進
河南省積極引導規模養殖場通過流轉土地自種或與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優質飼草料訂單生產,積極構建新型種養關系。經初步統計,2024年收貯主體自種和訂單收購收貯量占全省全株青貯收貯總量的比重達82%,規模奶牛場已實現全株青貯玉米全覆蓋,規模肉牛、肉羊場全株青貯飼喂比例也達到50%以上,糧改飼項目帶動農戶直接增收約3.9億元。
武陟縣等多個縣組織牛羊養殖場戶和當地農戶簽訂青貯收購合同,訂單收貯率100%,不但保證了青貯的制作質量和飼料供應的穩定,也讓當地豐富的農作物及副產品就地轉化為飼草料,減少了外購飼草運輸費用,同時也降低了晾曬農作物對交通出行的壓力和安全問題。
駐馬店恒興合作社是省內最大的專業收貯企業,年收貯量達10萬噸以上,一方面提前簽訂收購合同,組織農戶種植專用青貯玉米,統一青貯后銷售給養殖場,另一方面從養殖場購買由牛糞制作成的有機肥,統一銷售給種植農戶替代化肥,養殖場有機肥可抵扣部分青貯玉米款項,有力緩解了養殖場的資金壓力。
汝陽縣輝煌養殖合作社存欄西門塔爾牛1500多頭,年出欄量1000多頭,流轉周邊土地2000余畝種植全株青貯玉米,為肉牛養殖提供飼草保障,并將牛糞加工成有機肥,提供給周邊耕地使用,形成了“秸稈青貯—肉牛育肥—有機肥加工—有機農作物種植”的良性循環,年利潤達200萬元以上,并帶動農戶年畝均增收500元以上,帶動40余名村民務工,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創新驅動 高科技推進
河南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開展牧草技術攻關,《優質苜蓿生產和畜禽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豬飼草型日糧節糧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兩個項目先后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聚焦畜牧業發展需求,河南省積極開展苜蓿青貯飼喂奶牛和肉牛草畜配套養殖技術研究、集成與示范推廣,優質飼草使用不斷增加,大大節約了飼料用糧。
苜蓿青貯飼喂奶牛技術主要是采用國產苜蓿青貯替代進口苜蓿干草,并通過提高青貯苜蓿等優質飼草和低成本雜粕的用量,降低豆粕使用量。河南花花牛農牧公司苜蓿青貯添加量由5%增加到7%,進口苜蓿添加量由4%降低到2%,并在日糧中添加自產燕麥青貯3%替代燕麥干草2%,增加本地花生秧2%,使奶牛飼料成本由87.9元/頭降低到78.6元/頭,頭均降低成本9.3元,公斤奶飼料成本降低0.23元,1000頭泌乳牛年可降低成本340萬元。
肉牛草畜配套養殖技術主要通過肉牛精準營養和豆粕減量替代,建立優質飼草+秸稈+精料的全混合日糧,實現肉牛養殖節本增效。蘭考藍夢園種養合作社在青年牛、架子牛短期育肥期間,通過棉籽粕、豆粕等搭配使用,降低豆粕在日糧飼草料中的占比,每頭節省養殖成本30元,提高肉牛出欄重18.7公斤,養殖效益提高了476元;同時肉牛養殖過程中的糞污經過發酵后,直接還田進行青貯玉米的種植,每畝減少種植施肥成本投入50元,青貯玉米畝產量由2.80噸增至3.50噸,每畝種植綜合收益提高了400元。
精細服務 高質效推進
在技術服務上,河南省積極發揮省內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編寫了《青貯玉米種植與利用技術手冊》《紫花苜蓿生產技術規程》等技術資料。河南省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糧改飼技術服務專家團和省牧草創新聯盟技術專家團作用,采取分組分片包干的方式,組織專家深入糧改飼項目縣及項目實施單位生產一線,實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和示范推廣。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僅省級舉辦各類培訓班40余期次,培訓人員4000余人次。
在質量保障上,河南省首創粗飼料近紅外快速檢測平臺,搭建了苜蓿干草、花生秧等7種近紅外快速檢測數據模型,聯合共建省級飼草質量評價實驗室,建立完善了全省飼草質量評價體系——河南省飼草質量評價管理平臺,并連續5年舉辦了飼草質量評鑒大賽,提升青貯質量水平。
在金融服務上,針對收儲期間資金壓力較大的特點,河南省農開投資擔保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創新擔保服務模式和金融產品,開發了畜牧業專項擔保產品,并聯合乳品加工企業和肉牛屠宰企業為養殖場提供貸款擔保。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為肉牛奶牛養殖提供貸款84億元。(河南省農業農村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