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風掠過太湖南岸,一場跨越實驗室圍墻的知識盛宴,在湖州拉開帷幕。
4月21日至25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湖州行活動正式啟動。
陳旭、沈樹忠、丁林、徐義剛、張水昌等院士專家齊聚湖州,走進中小學校、企業,開展科普報告、交流座談活動。
一堂院士課,點亮科學夢想
“為什么要探測研究月球?”在湖州中學的報告廳內,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以這個問題,開啟了一場關于“地月對話——從阿波羅到嫦娥探月”的科普報告。
活動現場
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介紹了月球探測的重要意義,從人類探月和登月的工程必備,到阿波羅計劃與科學家的三大發現,再到嫦娥登月與月球新觀點,徐義剛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場的每一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對于青少年而言,這樣近距離接觸科學前沿知識的機會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科學啟蒙。
“院士能夠把復雜的科學知識,用比較簡單的語言闡述,讓我們得到新的認識。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能近距離感受院士風采,更加深入地了解院士的工作流程,不僅強化對科學的認識,在學習方式上,也可以結合院士的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補充。”湖州中學高一學生於國棟如是說。
報告結束后,學生們自發排起長隊索要簽名,將“科普課堂”,變成了別開生面的“追星”現場。許多學生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愈發濃厚,未來也希望能夠投身于科學研究之中,為人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院士來學校科普,對于湖州中學而言,已經屢見不鮮。
湖州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湖州中學黨委書記蔡軼佳介紹,學校一直積極邀請院士專家走進課堂為學生做科普,大約每1至2個月,就有一位院士或專家到校,學生們對此反響熱烈,每次活動都是一次“追星”現場。
“對科普工作的重視,源于它與我們‘為國植賢’的辦學理念緊密契合,同時也是對國家發展需求和時代召喚的積極回應。”蔡軼佳解釋道。
她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開設科創課程、推進科普工作,并不斷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走進校園,通過學術賦能和學術引領,培養學生的科技報國精神,為他們的成長注入強勁動力。
千名院士,引領科普新風尚
在22日科普講座當天,記者留意到,原無互動環節,但徐義剛作完報告后,并未徑直回座位,而是靜候講臺一側,邀請學生提問,這是他多年科普養成的習慣。
得知可提問后,學生紛紛舉手:“為什么隕石坑里沒有隕石?月海怎樣形成?斜長巖和玄武巖形成原理有何不同?”
徐義剛一一耐心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活動現場
如今,越來越多像徐義剛一樣的院士、科學家,走進中小學課堂,開展科普,分享知識。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發起于2002年,去年9月2日,“科學與中國”的共同主辦單位正式啟動“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以每年千名以上兩院院士參與千場以上科普活動為目標,充分發揮院士群體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院士領銜著一個強大的科技創新團隊,往往代表著在某一領域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水平。也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院士做科普,是否大材小用?
“我一直認為,科學普及和科學啟蒙至關重要。盡早讓孩子們感受科學知識的熏陶,培養他們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與科學態度,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都有著深遠意義。”徐義剛說道。
活動現場
結合地球科學學科本身,徐義剛坦言,該領域有許多科學難題待解,需要有一代代優秀人才接力。開展科普活動,也是希望早期與孩子們接觸,吸引更多優質生源投身地球科學事業,這對于國家的繁榮富強以及文明的演替都十分重要。
如何將專業的知識科普給大眾?徐義剛結合自身多年的科普經驗,分享了他對于科普工作的獨到見解。
他認為,要做好科普,首先分享者自己要把知識融會貫通,深刻理解所要傳播的科學內容,才能更好地將其傳遞給大眾。其次,要盡量站在聽眾的角度來準備報告,了解聽眾的知識背景和興趣點,用他們能夠接受和喜愛的方式進行講解。
他還強調,科普最重要的還是要多講、多實踐,走出實驗室,與不同環境下的大眾接觸,才能積累經驗,從而成為成熟的科學傳播使者。
千場科普,走進浙江各地
“好久不見啊,老朋友。”在湖州中學的休息室,徐義剛見到了他的老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
在給“小朋友”做科普的同時,“千名院士·千場科普”也是院士專家“老朋友”的見面會。徐義剛透露,這一次來到湖州,也是應沈樹忠的特別邀請。
“每個院士研究的方向不同,涉及的學科也各不相同,通過這次活動,讓不同領域院士走出實驗室,既傳播科學知識,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夠讓更多的院士朋友來到這里。”沈樹忠說道。
“浙江的科普氛圍十分濃厚,可以直接感受到這里對科普工作的重視,而且學生也很熱情。有時候一場科普報告,可能會對學生在思想上產生震撼,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每一場,我們都不敢懈怠。”
如何利用好院士專家資源,助推科普工作發展?這是近年來,浙江持續探索的方向。
以湖州為例,近年來,湖州探索建立科學家進校園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高端科普資源優勢,以科普助力教育“雙減”,在全市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學家進校園”活動,激發青少年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感受科學家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截至目前,共有胡事民等28位院士、舒歌群等89名專家與全市121所中小學校達成合作,開展科普活動198場。
湖州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推動院士、科學家及各領域專家走進學校,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有溫度的科普,點燃更多孩子心中的科學夢,實現科學教育與青少年的雙向奔赴。
隨著“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的推進,院士專家們還將走進湖州各地中小學校,為更多的青少年帶來科普盛宴。
合影
當院士們的手寫簽名,在課本扉頁上漸漸風干,那些被點燃的科學火種,正在江南少年的心田悄然生長。
來源:潮新聞、湖州市科協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