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岳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近日,在甘孜州鄉城縣正斗鄉永德村黨群服務中心洋溢著歡聲笑語,30余位牧民有序排隊領取牦牛養殖項目分紅款。現場清點聲、簽字聲此起彼伏,村民四郎曲批接過1655元現金時,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幫著村集體養牛,既有寄養費又有分紅,這樣的好事真暖心!”
村民領取分紅現場。
這份喜悅源自瀘州市的精準幫扶。2024年,瀘州市第七批結對幫扶工作隊與永德村兩委創新實施“寄養代管”模式,投入20萬元幫扶資金購入4頭優質改良種牛和36頭奶牛,依托當地成熟的養殖技術,將牲畜分散到農戶家中飼養。這種“集中管理+分散養殖”的模式既保障了養殖質量,又讓牧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奔跑的牦牛。
“去年項目總收益7.4萬元,其中6.8萬元用于分紅,余下資金繼續投入集體經濟。”該村村委會副主任洛絨多吉介紹。
村民四郎曲批家就承擔了1頭集體奶牛的飼養任務,獲得1500元寄養費和155元分紅,這種“保底收益+效益分成”的分配機制讓牧民干勁十足。
村民領取分紅現場。
瀘州市第七批結對幫扶鄉城縣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幫扶工作始終遵循“一村一策”原則,在永德村重點發展高原畜牧業,馬色村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則魯村培育農業服務體系,克麥村開發溫泉經濟。今年,計劃再投入100萬元財政幫扶資金,另外選5個村實施特色產業項目,構建“造血式”發展長效機制。
如今,牦牛養殖項目不僅鼓了牧民腰包,更讓高原牧場煥發出產業振興的新活力。其余幾個瀘州援建的村集體項目均取得不錯收益。去年,瀘州援建的5村村集體收入合計約90.57萬元,同比增長57.4%。隨著第二批幫扶資金的注入,一幅“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收益”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