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起,云南省澄江市以“百名干部進小區”活動為重要抓手,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下沉至居民小區,深度參與小區治理工作,全力推動資源、服務、力量向基層傾斜。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群眾廣泛參與,澄江市3000余名公職人員所負責的129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成功探索出“干部示范、群眾當家、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全新路徑。
走進澄江市鳳麓街道攬秀社區三合園小區,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公共區域、有序停放的車輛,與曾經“垃圾無人清理、車輛隨意停放”的臟亂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作為開放式小區,三合園小區擁有78幢住宅,常住人口180余人。針對小區建成時間久、管理長期缺位等突出問題,攬秀社區以“百名干部進小區”活動為契機,多方協同發力,推動小區實現“蝶變”。
攬秀社區聯合工作組、業主委員會等多方力量,在黨建引領下,推選產生5名業主委員會成員,構建起“干部指導+黨員帶頭+居民自治”的治理框架。針對衛生管理難題,經三方充分商議,確定了每戶每年繳納100元保潔費的方案。“聘請專人打掃后,小區干凈多了,住著特別舒心。”居民趙喜滿意地說道。
在鳳麓街道儀鳳社區,下沉干部協助構建起“黨建+網格、議事協商、典型帶動”三位一體的治理機制,實現了從“政府兜底管理”到“居民自治”的重要轉變,成功破解75個小區的治理難題。
在水電開發公司小區,網格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積極投身巡邏、糾紛調解等工作。儀鳳社區黨總支書記施從厚介紹:“目前,社區75個小區已實現43個黨支部全覆蓋,成立43個業主委員會,劃分146個網格區。”社區推行“1+1>2”模式,即1名黨員聯合網格員、樓棟長包干責任區,有效推進了小區的“微更新”與服務提升。
此外,該社區通過組織動員機制,嚴格遴選138名政治素質過硬的黨員代表和群眾基礎扎實的居民,牽頭成立居民自治委員會,深入開展需求調研摸排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宣傳好人好事,目前已有7個老舊小區成為自治示范典型。“未來,我們將深化‘紅色物業’創建工作,開發智慧管理平臺。”施從厚介紹。
澄江的治理實踐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新氣象:退休老黨員主動成為糾紛調解員,曾經“遇事就躲”的居民成長為社區治理骨干力量。
“我們通過構建‘分類施策、資源整合、長效共治’的治理閉環,深化三種模式聯動,形成了‘黨建引領、多元共治賦能’的‘鳳麓模式’。”鳳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沁霖介紹,目前轄區已實現物業管理100%覆蓋,83個環衛退出小區全部完成接管。
活動開展以來,全市累計召開協商會廣泛征求4400多戶居民意見,成功化解矛盾糾紛59件,切實解決截污治污、道閘安裝等5項民生難題。
“‘百名干部進小區’是深化基層治理的關鍵舉措。”澄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田超表示,通過這一活動,干部得以錘煉工作作風,群眾對社區治理的認同感不斷增強,實現了從“政府單打獨斗”到“干群同心發力”的重大轉變。未來,澄江市將持續深化這一活動,積極探索“群眾自治+志愿服務+協商議事”等更多治理形式,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虎遵會、符亞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