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職業中學實訓車間里,縫紉機的嗡鳴聲與學員的討論聲交織成曲。22歲的張悅在新趨勢服裝有限公司技術骨干的指導下,將最后一針繡進樣衣,這個曾因學歷受限四處碰壁的女孩,即將帶著結業證書踏入企業生產線。
在另一頭的平塘白龍產業園區,58歲的工人王建國正操作著智能分揀設備,他剛完成的“新型材料加工”培訓,讓這個“大齡務工者”重新找到了職業方向。
今年以來,平塘縣以“技能筑基”為筆,以“多元協同”為墨,在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間架起橋梁,在政策保障與市場活力中尋找突破,在個體成長與縣域發展的交響里,勾勒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圖景,努力讓每個勞動者都能在時代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奮斗坐標。
錨定產業需求 以“精準對接”化解“供需錯位”
靶向培訓,技能“適銷對路”。近年來,平塘縣輕紡業、鈣產業、茶產業及旅游服務業蓬勃發展,對相關技能人才需求持續增長。今年以來,平塘縣加快建設縣級公共實訓基地,全面推行“以產定培、以崗定訓”模式,系統性破解用工主體與勞動力“供需錯位”問題。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按照“企業點單、政府派單、機構接單”培訓機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00人次以上,實現勞動力技能與市場需求緊密契合。
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推動職業院校與本地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校”,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模式,引導新趨勢服裝有限公司與平塘縣職業中學深度合作,開設“輕紡專業班”,學校依據企業實際需求設置課程,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定學雜費用補貼,學生結業后可直接上崗,實現畢業就業的無縫對接,為產業發展輸送精準適配的專業人才。
聚焦重點群體 以“全程服務”穩固“就業底盤”
多管齊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深挖編制存量,大力組織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聘),以及村級常務干部、“‘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志愿者”“特崗教師”等基層服務崗位考錄工作,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基層一線,拓寬就業渠道。
兜底保障困難人員就業。重點聚焦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員等特殊群體,嚴格落實“1131”就業服務機制;開發護林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兜底崗位,精準實施就業援助。
加強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開展家政服務、茶葉加工、手工制作等技能培訓,幫助提升就業能力。鼓勵本地企業設置適合大齡農民工的崗位。挖掘季節性務工崗位,組織參與茶葉采摘、辣椒采摘等工作。通過拓寬就業途徑,確保縣內63歲以內有就業意愿的農民工就業率不低于70%。
強化政策協同 以“機制創新”激活就業“一池春水”
政策聯動,釋放就業紅利。有組織輸送縣內脫貧勞動力到東部結對幫扶地區穩定就業,協助申報廣州市協作地區脫貧人口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補貼、穩崗就業生活補助及交通補助等。全年計劃發放不少于500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持續優化創業生態環境,營造濃厚的大眾創業氛圍,提高創業成功率,帶動更多人員就業。
區域協作,拓寬就業空間。積極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用工密集地區建立勞務協作關系,每年輸送3000名以上勞動力到東部地區就業;對脫貧未就業勞動力和輕微殘疾人等就業弱勢群體,積極爭取東部企業愛心崗位,借助遠程面試等“云端送崗”手段,幫助200名以上勞動力實現零成本就業。
凝聚社會合力 以“多元共治”構建良好“就業生態”
就業并非“獨角戲”,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平塘縣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面臨經濟下行、市場波動等困境時,倡導企業通過優化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應對挑戰,穩定就業崗位;政府對吸納就業成效突出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實現企業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著力提升培訓機構水平,實施培訓質量星級評價制度,淘汰不合格機構,培育一批“金牌培訓師”和“特色培訓品牌”,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含金量,增強學員在就業市場的議價能力。工會、婦聯、殘聯及其他社會公益組織積極投身就業促進工作,在殘疾人就業政策落實、維護女性就業權益等方面發揮作用,確保就業幫扶覆蓋每一個群體。(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