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關稅已經激增到145%了,面對這一局面,中國反手給好萊塢“斷糧”,限制美國電影的進口,從文化領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那么,在中美對抗的大背景下,影視行業的“軟實力”博弈將如何影響未來全球市場的走向?
銀幕上的軟實力博弈戰
特朗普上臺就職后,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高達145%,這一舉措在我國各行業都引發了強烈反應。
除了在稀土、波音方面的精準反擊,文化軟實力也成為我國的一種有力的反制手段。
而電影作為文化輸出的核心載體,成為了中美博弈中的一張“王牌”。
近日,據國家電影局消息,接下來中國會適當減少美國電影的進口量,還會出臺一些限制辦法。
這消息一出來,馬上就有了連鎖反應。4月10號那天,美國好幾家電影公司的股價都大幅下跌,華特迪士尼一天就跌了6.79%,華納兄弟探索公司跌得更狠,達到12.53%。
在過去,中國曾被視為美國電影的“金礦”,而如今這座“金礦”已經被限制開采了。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給好萊塢電影貢獻了差不多15%到20%的全球票房。
就說《復仇者聯盟4》吧,在中國票房有42.5億元,占了它全球票房的18%;還有《阿凡達:水之道》,中國票房是16.8億元,成了它全球第二大的市場。
這種依賴不僅限于單片收益,更涉及產業鏈上游的投資回報 ——好萊塢六大制片廠的年度盈利中,中國市場平均貢獻超 12%,部分高成本視效大片的盈利預期甚至需依賴中國票房達標。
好萊塢電影一直是美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代表,而中國有14億人口,每年觀影人次超過12億,這給好萊塢電影提供了巨大的觀眾群體。
對于好萊塢來說,要是放棄中國市場,那就等于丟了全球最大的一個文化傳播地方,這肯定會直接影響到它“全球文化霸權”的戰略。
現在,中國對進口電影采取嚴格限制,不僅是一種反制手段,更表明中國不再滿足于成為美國文化輸出的單一受眾,而正在逐漸塑造自己的文化輸出模式。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斷壯大,未來的全球電影市場將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局面,且不再是美國主導的單極格局。
中國影視已出圈
近年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對美國電影的依賴已逐漸變得復雜且敏感。
就說今年在影院上映的美國電影,漫威的《美國隊長4》,票房成績非常一般,就1.04億元;還有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在中國內地票房更是慘淡得沒眼看,僅僅927.2萬元。
這跟以前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受歡迎的那股熱乎勁兒比起來,那可差得遠了。
中國影市對好萊塢的依賴逐步降低,反映了文化產業中的一種自主性覺醒。美國在電影產業中的“霸權”正面臨挑戰。
如今,中國國產電影的發展勢頭正猛,已經不可阻擋地改變著全球電影產業的格局。
2024年,國產電影表現亮眼,票房占比高達78.68%。在全年票房破億的影片中,國產片就有55部。
這一成績直接讓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貢獻率從曾經最高的35%大幅下滑,跌至不足15%。
并且,國產電影在文化輸出方面正在突破“東方奇觀”這一刻板印象,構建起蘊含普世價值的敘事體系。
就說《哪吒之魔童降世2》吧,不僅票房上超過了好萊塢大片,還憑借本土化的故事和文化符號,引發了超火的觀影熱潮。
可見,中國國產電影的崛起本質是文明型國家在文化全球化時代的必然選擇。
當好萊塢電影曾憑借 “美國夢” 塑造全球想象,中國電影正通過 “中國故事” 傳遞多元價值。
從中美貿易戰到文化反制措施的出臺,全球電影市場的競爭已不再僅限于票房的爭奪。
中國慢慢不再那么依賴美國電影,開始有了文化自信,這說不定就是中美文化較量里的一個關鍵節點。
未來,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斷壯大,全球電影市場將呈現出更多元化的面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