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山
創業板元老企業*ST銀江(300020.SZ)因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規行為遭監管重罰,疊加7.1億巨虧業績,投資者損失慘重,適格股民可及時通過專業渠道維權索賠。
監管利劍斬斷"灰色操作",11億元資金黑洞浮出水面
2025年4月15日,*ST銀江公告稱收到浙江證監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揭開這家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長達數年的財務舞弊與信披違規黑幕。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至2024年6月,公司通過往來款、員工借款、預付款等名目,累計向控股股東銀江集團及其關聯方輸送資金近11億元,且未履行任何披露義務。這一非經營性資金占用行為,直接暴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嚴重缺陷。
更令人震驚的是,*ST銀江在2023年定向增發過程中,其控股股東銀江集團與部分發行對象簽署"保底保收益"協議,實控人王輝甚至以個人名義提供連帶擔保。浙江證監局指出,此類行為涉嫌操縱證券市場,且公司2018年至2023年年報存在重大遺漏,2021年至2023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信息披露文件更是多次出現不準確、不完整的情況。
"元老級"企業深陷信任危機,業績暴雷疊加風險警示
作為1992年創立、2009年登陸創業板的"元老級"企業,*ST銀江曾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業務聞名。然而,浙江證監局的現場檢查揭開了其光鮮背后的亂象:公司存在收入核算不準確、財務內控不規范、募集資金違規使用、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人員混同等多重問題。監管機構最終對ST銀江及其實控人、時任董事長等10名責任人合計罰款2590萬元,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在監管重拳出擊的同時,*ST銀江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更令市場嘩然:預計全年歸屬凈利潤虧損7.1億至9.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這一巨額虧損與公司此前披露的財務數據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印證了監管機構對其財務造假的指控。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16日起,因觸及信息披露重大違規,*ST銀江已被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前冠以"ST"標識,流動性風險陡增。
投資者索賠窗口開啟,適格股民需及時行動
根據浙江證監局的認定,符合以下條件的投資者可依法主張賠償:2023年8月29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間買入股票,并在2024年4月30日后賣出或持有;2019年4月19日至2024年9月13日期間買入股票,并在2024年9月14日后賣出或持有。
特別提醒: 本案涉及多項重大信息披露違規,且已進入行政處罰程序,符合索賠條件的投資者可關注投資快報公眾號,通過右側股民索賠菜單欄加入。專業律師團隊將協助完成證據收集、訴訟程序等全流程維權工作。
*ST銀江的隕落,不僅是企業治理失效的警示,更是對資本市場"零容忍"監管的深刻注腳。投資快報記者提醒,受損股民需擦亮雙眼,及時維護自身權益,共同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